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hs
收起左侧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看得眼睛好累啊,慢慢细琢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在李白集中发现了寄生于其间的玄宗、太真的作品,这对于一千多年来,在人们心中已形成的玄宗、太真及李白形象的定式,会产生什麽样的影响呢?
  首先,它将证明日本国方面关于杨贵妃的种种传说非妄,并由此拨开包围着《长恨歌、传》的重重迷雾,揭示出导致诸如襄阳叛乱、西苑宫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
  其次,它使我们看到李、杨文化生活绚丽多彩的一面,看到维系着他们爱情的主要纽带,并补上了词曲发展史上的一段至关重要的空白。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词曲艺术是在唐玄宗、杨贵妃的手中定型、成熟并推广起来的。以此为源头,遂产生了宋词、元曲,中国古代戏剧也藉此得以定型和发展。尊他们为“百代词曲之祖”、戏曲界的“祖师爷”,是理所当然的。
  其三,它基本上不会改写目前已知的李白履历。因为历代学者在考证李白足迹时,并没有把这些寄生作品作为主证材料。换句话说,这些作品混迹于其间,除了给考证添乱外,起不到什麽积极的作用。
  其四,它可以廓清笼罩在李白身上的神秘色彩,给出一个清晰的、真正的李白形象。例如,宋代王安石对李白的评价很差,他说:“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今天把这些寄生作品从主体上分离出来之后,李白诗篇中“说妇人与酒”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再如,李白诗中常有一些妄自尊贵、有悖于常理的言辞,考释家们往往以“白天才纵溢,用事多不主故常”之类的话来搪塞,好象李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可以任意胡说八道而无须负责似的。今天看来,实在是冤枉李白了。
  今天,我们已经从李白集中初步分离出了一些玄宗和太真的作品,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还有一些作品的归属也将进一步明朗起来。但是有一些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弄清作者究竟是谁了。说起来个中道理也很简单:他们三人的作品已经盘根错节地共生了一千多年,而这三个人又都是当时文艺界的第一流人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                                                                           第二章 揭谜千古
                          第五节 隐藏在李商隐《无题》诗背后的“本事”
  评价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生命力,不但要看它能否解释已有的东西,更要看它能否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破译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对本书所立论点之生命力的一次实际考验。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大疑案。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已发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慨。一千多年来,《无题》诗倾倒了无数的读者,他们在惊叹于诗中深沉蕴藉之美的同时,总想查清作者的立意和诗的背后隐藏的“本事”。为此,人们提出了无数的猜想,但至今也未得到一份满意的答案。今天,学术界已普遍无可奈何地认为:在李商隐的众多《无题》诗的背后,肯定存在着某些“本事”,这些事件早已被埋葬于历史的积淀之中而无可稽考了。但凡是读过《无题》诗的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李商隐的确是在诗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究竟是怎样的一些“本事”,值得他毕生为之向隅讴吟感叹以至于呕心沥血的呢?
  前面,我们把李商隐列为《玄宗内传》的三个知情人之一,这主要是根据他的《碧城三首》、《马嵬·海上徒闻更九州》这两组诗的内容而作的结论。但是既然是知情人,他关于杨贵妃马嵬后历史的作品,就有可能不仅仅只是《碧城》、《马嵬》这两篇。为了验证这个推论,笔者把《碧城三首》、《长恨歌、传》、以及在李白文集中发现的玄宗、太真的作品综合起来作为基准信息源,而把李商隐的每篇待处理的诗都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当这些信息载体被逐个输入到基准信息源中作相关分析时,立即就发现了《无题》、《锦瑟》、《咏史》等很多作品,与基准信息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揭开了相当一批李商隐作品的本事之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顶起来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下面举两首《无题》诗为例剖析之:
                 无  题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嘶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剖析】:
  本诗所写的是玄宗与太真汉江岛秘密相会。
  1.“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嘶七香车。”
  “白道”者,“皇道”之隐语也。源出于太真诗《寄远之七》:“妾在舂陵东,君游汉江岛。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襄阳汉江岛在西,太真匿居地舂陵在东,自襄阳至舂陵约六十公里,恰为车马一天的路程,朝发夕至,故曰“入暮霞”。“斑骓”者,玄宗所乘之马也,“七香车”是一种用多种香料涂饰的名贵车辆,用于宫廷或高官显贵。在这里指杨妃所乘的车。
  2.“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春风”出自玄宗《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在此隐指玄宗。“春风自共何人笑?”李商隐对这两个酿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之际,仍然沉溺于儿女私情并不顾一切地秘密相会极为不满。
  “阳城”在此应是指洛阳。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安禄山攻陷洛阳时“纵兵杀掠”;至德二载,唐肃宗为了迅速收复长安,向回纥借兵,并与其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德二载九月,长安收复,回纥首领叶护欲践约,“广平王拜于叶护马前曰:‘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至德二载十月,东京洛阳收复,“回纥纵兵大掠”,洛阳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乾元二年十二月,史思明再次进攻洛阳,“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虽然史思明得到的是一座空城,老百姓们却也因此而倾家荡产。在安史之乱中,洛阳一直是战争的中心,洛阳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也最为深重。
  “枉破阳城十万家”,历史上妲己亡殷、褒姒乱周,虽然闹得倾城倾国,但是她们自己也是死于非命,落了个罪有应得。相比之下,老天爷对杨贵妃的惩罚实在太轻,洛阳的老百姓们可是白白地落了个家破人亡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剖析】:
  本诗所写的是玄宗、太真汉江相会之后生死离别的情况。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玄宗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与太真在汉江岛秘密相会的宿愿,其阻力之大,由他们的两地书信中可见一斑: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太真?):《大堤曲》
  “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李白(玄宗?):《拟古之六》
  汉江岛秘密相会期间,虽然两人都强颜欢笑,即所谓“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但他们的内心实际上是非常凄凉痛苦的: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地难为情。”
    ──李白(玄宗?):《秋风清》(一名《三五七言》)
  “别亦难”者,两人相别时难分难舍也: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复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李白(玄宗?):《代别情人》
  “去去复去去,忆君还辞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还。”
    ──李白(太真?):《寄远之十二》
  还有白居易的《听歌六绝句·“离别难”词》可为佐证: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车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沾巾。”
  (笔者注:“红泪”应是杨贵妃的特征词之一。《开元天宝遗事》有“红冰”条:“杨贵妃初承恩召,与父母相别,泣涕登车。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者,玄宗也。玄宗《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太真《久别离》:“东风兮东风为我吹”,均是借指玄宗。此时玄宗不但失去了权势,且已是风烛残年,故曰“东风无力”;“百花”者,玄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太真是也。马嵬事变后太真流落湘鄂,风刀霜剑摧残了她的花容月貌,李商隐对她的晚节亦颇有微辞。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两句寓意自明。“春蚕”句取材于太真所作《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有迹象显示,太真流亡期间可能有过一段躬亲耕织的劳动生活。“蜡炬”句则是由两人联手创作的词《清平乐·鸾衾凤褥》中,太真所作的上揆:“更有银台红蜡烛,学妾珠泪相续”句衍化而来。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此处描述太真在匿居处的生活与心情,慨叹她不但红颜已褪,且失去了玄宗的庇护和眷宠。
  “晓镜”句取材于太真诗《闺情》:“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夜吟”句取材于李白(太真?)诗《夜坐吟》:“冬夜夜寒觉夜长,沈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是太真失意时之作。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处摹拟玄宗语气安慰太真:东瀛路既不远,可由信使传递相思之情。同时隐示了太真流亡日本后仍与玄宗保持着通讯关系。
  “蓬山”者,“海外徒闻更九州”之东瀛蓬山也,“青鸟”者,在汉武帝与西王母之间传信递书之信使也,此处充分地显示了本诗与玄宗、太真“本事”之间的相关性。这两句应是取材于李白(太真?)《杂诗》:“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和李白(玄宗?)诗《代别情人》:“复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以及《古有所思》:“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由以上分析可见,上述两首《无题》诗,不但内容与杨贵妃马嵬坡之后的“本事”相吻合,其词句也与从太白集中发现的玄宗、太真的作品血肉相连。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是毫不为过的。关于李商隐的其它作品,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加以剖析。随着李商隐《无题》诗谜的被破译,又一座关于杨贵妃马嵬后历史的信息库向我们敞开了大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第二章 揭谜千古
          第六节 一个千古之谜的揭开
  今天,以从李白作品中发现的玄宗、太真的诗词为核心,参照《玄宗内传》的三个知情人──白居易、陈鸿、李商隐的作品,以及散见于其它各类笔记野史的零星记载,同时,以“正史”中所载的各种历史重大事件为基准坐标,我们已经能够勾勒出唐玄宗与杨贵妃马嵬事变之后悲欢离合的基本历史轨迹。这就是本书第三章──“太真后传”(解析篇)的主要内容。
  现在已经可以确切地说,当年陈鸿、白居易创作《长恨歌、传》、李商隐创作《马嵬·海上徒闻更九州》的时侯,他们并不是由某些一鳞半爪的民间传说起笔并在其上添枝加叶、妙笔生花的。在他们的案头上不但有《玄宗内传》,而且有玄宗和太真的诗词、书信等遗作。正是在这些浸透了玄宗、太真的心血和泪水的高水平的素材之上,生长出了《长恨》、《无题》等一系列光耀千古的文学绝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当年读《长恨歌、传》、《马嵬·海上徒闻更九州》时,有几个地方总觉得作者似乎出了差错。陈鸿说玄宗思念太真:“三载一意,其念不衰。”白居易则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考自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马嵬事变,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五日玄宗逝世,其间共有六年的时间。即使把时间截止于临邛道士去海外寻找杨贵妃之日(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距马嵬事变也已经五年。“三载一意,其念不衰”,那么在剩下的两年里,玄宗的脑子里又在转悠些什么呢?关于“经年”,正常的解释应是“相隔了一个年头”,与上述时间的误差就更大了。有些人于是把“经年”解释为“相隔了一年以上”,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李商隐批评玄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同样是一笔糊涂账:若说是当皇帝在位的时间,则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登基,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退位,玄宗应是当了四十四年“天子”;若把当太上皇的时间也算上,则至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逝世为止,玄宗共当了五十年“天子”。但是无论怎样算,也对不上“四纪”即四十八年的账。这些绝顶聪明的盖世文豪们,为什么在时间问题上总是“拎不清”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感谢whs先生将大作在本坛发表!
这篇文章很长,需要慢慢学习、消化。
不知还有多少内容尚未发表?
此帖推荐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这几个疑问给出合理的解答:
  所谓“三载一意,其念不衰”,实际上是指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马嵬事变,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玄宗、太真汉江岛秘密相会,这段时间恰好是三年。“床中绣被更不卷,至今三载犹闻香”、“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等等,正是“三载一意,其念不衰”句的渊源所在。
  所谓“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实际上是指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太真启航东瀛之日起,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年底临邛道士去海外寻找杨贵妃之日止,玄宗与太真之间真正的生死别离不过是相隔了一个年头。而这两句诗的本身,则是由玄宗为思念流亡于海外的太真而作的词《清平乐·烟深水阔》中的“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句衍化而来。
  所谓“四纪为天子”,实际上是指自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玄宗登基,至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太真被迫挥泪告辞祖国之时,玄宗已经整整当了四十八年的“天子”。
  一个萦绕在中国人心头的千古之谜,终于被揭开了谜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原来如此啊,所以很多野史才真的是历史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2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    致《唐诗宋词》坛友:
    拙作《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揭谜》一书共五章,目前第一、二章的内容已贴完,感谢铁马云雕版主和坛友们的热情支持鼓励。鉴于版权管理上的原因,后面章节的内容只能以片断、摘录等形式发帖,望坛友们鉴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这个贴子最后由whs在 2005/06/01 11:22am 第 1 次编辑]

《诗海沉帆》总目录
内容提要………………………………………………………………… 1---2
自序     …………………………………………………………………1---5
目  录
 第一章 曲径通幽 ………………………………………………………1
  一 两尊祖师,一个猜想 ……………………………………………1
  二 词宗探微 …………………………………………………………18
  三 诗海钩沉 ………………………………………………………  33
 第二章 揭谜千古 ……………………………………………………  51
  一 关于杨贵妃的传说综述 ………………………………………  51
  二 《玄宗内传》的三个知情人 …………………………………  57
  三 两种《长恨传》的对照研究 …………………………………  61
  四 嵌套于李白作品中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  75
  五 隐藏在李商隐《无题》诗背后的“本事”……………………  91
  六 一个千古之谜的揭开……………………………………………  9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这个贴子最后由whs在 2005/06/01 11:23am 第 1 次编辑]

 第三章 太真后传(解析篇)…………………………………………  100
  【解析一】 《寄远十二首》──李、杨的两地书信  …………  100
  【解析二】 “首饰敌连城”──杨妃未死于马嵬的证据之一…  113
  【解析三】 “魂销季羔窦”──杨妃马嵬后“换妆隐逃”……  115
  【解析四】 《谪仙怨》──杨妃逃亡路上的悲歌………………  117
  【解析五】 《乌夜啼》──杨妃初入荆襄之作…………………  120
    【解析六】 “潇湘之浦”──南阳失守后的杨妃住所…………  123
  【解析七】 《凉州词》──杨妃写给玄宗的怨词………………  125
  【解析八】 玄宗复幸华清宫的目的………………………………  131
  【解析九】 关于汉江相会的具体时间……………………………  134
  【解析十】 太真启航日本的具体时间……………………………  140
  【解析十一】是谁把杨贵妃送往日本的……………………………  144
  【解析十二】襄阳叛乱与西苑宫变…………………………………  153
          (一)    关于襄阳叛乱的种种疑点……………………153
          (二)    西苑宫变的背景并非那么简单………………155
          (三)    改元“上元”的前前后后……………………158
          (四)    设置“五京”的闹剧…………………………165
          (五)    襄阳叛乱与西苑宫变在时间上的楔合………168
          (六)    一段被湮灭历史的再发现……………………169
          (七)    《问高力士》一书的亡佚……………………184
  【解析十三】“七月七日长生殿”…………………………………  186
  【解析十四】《远别离》──玄宗被囚西内的悲号………………  191
  【解析十五】关于《河岳英灵集》版本变迁史的假说  …………  198
  【解析十六】“西来青鸟东飞去”──李、杨隔海传情点滴……  204
  【解析十七】关于《蜀道难》……………………………………    211
    【解析十八】关于《大雅久不作》…………………………………  225
    【解析十九】关于《锦瑟》…………………………………………  2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这个贴子最后由whs在 2005/06/01 12:13pm 第 1 次编辑]

第四章 帆沉诗海………………………………………………………  239
  一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239
  二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世人总不知”…………………  244
  三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251
  四 “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  269
  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78
 第五章 “余风激兮万世”……………………………………………  287
  一  千古悲剧谁之过 ………………………………………………  287
  二 “百代词曲之祖”  ……………………………………………  290
  三 一位性格鲜明的伟大女性  ……………………………………  292
    四   余波粼粼  ……………………………………………………… 29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这个贴子最后由whs在 2005/06/16 09:21am 第 1 次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这个贴子最后由whs在 2005/12/11 02:45pm 第 2 次编辑]


[HTML][/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附  录 ……………………………………………………………  297
附录一   《全唐五代词》中的李白词作 ………………………      297
 附录二   《长恨歌》今本与日本古本对照表 ……………………    300
 附录三   李白诗词与《长恨歌》相关辞句对照表 ………………    306
 附录四   《长恨歌传》两种版本与《长恨歌》对照表……………    310
 附录五   学术界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研究(两则)………    318
   一    徐朔方:《<长生殿>第二版前言》 ……………………………318
   二    杨国光:《杨玉环的艺术形象及其历史本来面目》 …………320
 附录六   《全唐诗》中唐玄宗的作品 ……………………………    321
 附录七   许永璋关于李、杨诗的评论 ……………………………    339
  附录八    《太平广记·杨通幽》 ……………………………………342
 附录九   《唐人小说·王舟道士》 ………………………………    344
 附录十   关于开成宫变和杨贤妃的历史资料 ……………………    345
附录十一 俞平伯:《<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节录)
                    …………………………………  350
附录十二 南宫搏:《马嵬事变和杨贵妃生死之谜》(节录) 
                ……………………………………    355
附录十三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节录) ……………………  360
附录十四 关于襄阳叛乱和西苑宫变的历史资料……………………    361
附录十五 关于白居易曾编辑《白氏文集》七十卷本的证据………    364
       附:关于《题文集柜》一诗写作时间的考证………………  372
  大事年表  ………………………………………………………………  376
  参考文献  ………………………………………………………………  39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第三章太真后传(解析篇)
本章解析一至解析十(第一节至第十节)内容简介:
【解析一】 《寄远十二首》──李、杨的两地书信
本节分析了李白的《寄远十二首》,认为它是玄宗自蜀返京后,与匿居在湘鄂一带的杨贵妃之间的两地往来书信。由此导出太真曾流亡在洞庭湖以南地区和襄阳地区的湖阳地区(今河南省唐县湖阳镇),并与玄宗在襄阳的汉江岛(应是今襄樊城外汉江中的鱼梁洲)有过一次秘密会见。
【解析二】 “首饰敌连城”──杨妃未死于马嵬的证据之一
本节分析了唐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一诗,认为其中隐含了以下史实:1、因宫人急救,杨妃死而复生;2、杨妃逃离马嵬后,曾派人去咸阳用首饰兑换货币,以备逃亡之需。
【解析三】 “魂销季羔窦”──杨妃马嵬后“换妆隐逃”
    由李商隐《失题》诗中的“魂销季羔窦,衣化子张绅”句,导出杨妃马嵬大难不死后“换妆隐逃”(可能是女扮男装)并远遁异国。
【解析四】 《谪仙怨》──杨妃逃亡路上的悲歌
     杨妃在向汉中逃亡路过骆谷关时,回望京城和马嵬坡,创作《谪仙怨》词曲,以抒怨切之情。
【解析五】 《乌夜啼》──杨妃初入荆襄之作
杨妃逃至汉中后随即向襄阳一带转移,曾在黄云城(今湖北黄云镇)暂驻,打听玄宗的消息。《乌夜啼》“黄云城外乌欲栖”系当时所作。
【解析六】 “潇湘之浦”──南阳失守后的杨妃住所
通过对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寄远》的分析,结合当时史料,提出太真由襄阳南下荆州,最后暂居“潇湘之浦”,其地界应在洞庭以南、醴陵以西、宁乡以东、衡阳以北,时间应在至德二载五月之后。
【解析七】 《凉州词》──杨妃写给玄宗的怨词
本节提出以下论点:
1、玄宗幸蜀归来后,太真派侍女红桃娘回京与玄宗接头,地点是兴庆宫勤政楼;
2、红桃娘所唱的《凉州词》,是杨妃写给玄宗的怨词,其文本似未亡佚,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无名氏之作《凉州第三》“开箧泪沾襦”应是此篇;
3、朝廷关于禁止以礼改葬贵妃的决定,几乎断绝了太真回宫的可能。
【解析八】 玄宗复幸华清宫的目的
认为乾元元年十月玄宗复幸华清宫的目的是秘密会见杨贵妃,但是由于李辅国统率的禁军戒备森严而未能成功,仅见到了贵妃的先遣人员谢阿蛮。玄宗的某些反常举动引起了禁军首领和李辅国的怀疑。
【解析九】 关于汉江相会的具体时间
全面分析关于“汉江相会”的史料:1、陈鸿:《长恨传》(《丽情集》本)  2、李商隐:《碧城三首》  3、李白:《寄远之七》  4、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  5、【元】伊世珍:《琅寰记》“王舟道士”。明确提出李杨“汉江相会”的具体时间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七日(古历),地点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
【解析十】 太真启航日本的具体时间
    通过对李白《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白居易《移山樱桃》、李商隐《咏史第二首·赠白道者》等诗的解析,提出太真启航日本的具体时间应在上元元年三月(古历)中下旬时。
***************************
通过本章解析一至解析十的工作,揭露出如下历史事件,并给出了明确的时空座标:
1、李杨汉江秘密相会的具体时间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七日(古历),地点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
2、太真启程逃亡日本的具体时间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古历)中下旬。
下面的几节(解析十一至解析十三)将原文贴出,让我们从大历史时空的角度,全面考察上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杨贵妃马嵬坡生死之谜

好帖,足足看了近1个小时,以后有了附版,把它固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7 23:34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