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诗僮
收起左侧

[讲诗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10-27 16:33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啦!这么晚还来给我们讲课,谢谢!
    老师所言及是:我看起,承,转,合,《学诗百法》等,似乎懂了,可到用时又如堕烟海。愚钝吧?!
    期待老师重开讲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僮 于 2011-10-12 04:22 编辑

    《金国及元代诗歌佳作赏析》
    朋友们好,关于诗、词、曲的传承气韵,前两课没有讲完,第三讲本应该讲到元曲。但是因中间相隔时日过长,大家猛地听来会很不习惯,故此,在第三讲我准备将宋以后的诗词佳作,来一个过渡式的搭桥。
    这样可以令座上诸好友对于前两课的印象,有个重温的机会;又可以使大家对我国诗歌文学史上的气韵传承,形成一个更为流畅自然的、更为完整深刻的印象。
    若依贤弟之意(本周二与我小窗时提及),要从诗经讲起,而后楚辞,汉乐府或赋,只怕还有三曹、三谢之类。成了中国文学史啦!这家伙他是吃定我了,哈哈哈。
    如那样岂不是又倒讲回去了?另外,现代的诗歌创作也很少有人写那种四四结构的诗歌;对于朋友们的学诗步骤,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建设性的作用。
    故此,我仍接续原本未完成的诗、词、曲之气韵传承讲起。过后,朋友们若也赞同贤弟的提议,小僮再返身去讲诗经,哈哈。
    今天特意选了一篇元好问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欣赏。小僮常常是饱读之下,不忍释卷。
    《例作赏析》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一)金 元好问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元好问 金文学家(生于1190年—逝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众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金哀宗天兴元年壬辰(1232年)正月,蒙古军队包围了汴京(今河南开封,唉,大过年的),中间也曾议和,终未成。固守至十二月,登城举目,蒙军营帐密如群星;形势危急,城中箭尽粮绝。
    哀宗被迫亲自带队(哀宗,瞧这倒霉帝号。哈哈),出征突围,苦战失利,将士伤亡惨重,队伍被打了个稀里哗啦,侥幸逃生,退保归德。
    (归德:今河南商丘。将士们在疲惫饥饿的情况下,仍能保护哀宗全身而退;可见军中还是很有几位勇猛善战的将军!),
    京中闻讯大恐,傻眼了。因此番突围,已是精锐尽出,舍死一搏。倘若成功,围城蒙军大部必会尾随而去,城中压力得以缓解。突围部队也可于途中招集各路勤王之师,化被动为主动;若败,君臣乃至百姓势无死所!(哭坟头都找不到地方!不必攻打,困也困死你!)
    诗人时任左司都事,留守汴京。這首七律,是在围城中所作五首的第三首,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极度悲愤,表达了反侵略战争的意志和情绪。
    首联从宏观上写蒙古对金的无休止的、残酷的侵略战争。“惨淡龙蛇”,喻蒙古和金的战争。古人以岁在龙蛇(指辰年和巳年),贤人有厄(见<后汉书.郑玄传>)。这一年为壬辰年,次年为癸巳年,金亡。故有此说。由此还可以看出,诗人对形势的预见。
    实际上,不用说谁都知道: 那种情形金朝是死定啦!
    “惨淡”,阴森凄怆状。李商隐<韩碑>“阴风惨淡天王旗”。
    “龙蛇”前状以“惨淡”, “斗争”前冠以“日”,非常形像。准确、深刻地描绘出了蒙军的贪婪和疯狂。
    次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诗人洒泪高呼:“干戈直欲尽生灵”!它要把无辜的百姓砍尽杀绝了啊!短短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战争极度的愤怒、谴责和反抗,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颈联承接上面,寓意金朝将亡。“高原”:<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山河改”:陶渊明<拟古>诗“忽值山河改”。
    古人以“水由不入土而出于地上”(即无来由的地面喷水,我们今天会认为是地震前兆)是灾祸的预兆,更何况是高原水出呢?其意在形容蒙军的侵略下,金朝形势已发生了剧烈变化,危局无法挽回了。
    “草木腥”:陆游“雷塘风吹草木腥”<题十八学士图>。
    照应“尽生灵”句,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地吹来的风,使广阔荒野的草木都染上了血腥气。战争之残酷,令人心颤。产生了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以上两联,形像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实况,首联是因,颈联是果,起承井然。
    “精卫有冤填瀚海”,表现了诗人的复仇决心;因“山河改”的危局已在眼前,“填瀚海”的“精卫”,尽管精神可嘉,但总归是于事无补了。精卫填海本身就是个悲剧。
    “包胥无泪哭秦庭”深化“精卫”句意。诗人怀着满腔悲愤,欲哭无泪。
    《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 吳国攻陷楚都郢,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哭秦庭七天七夜,秦哀公之所动,遂发兵救楚。
    全句的意思是说,今天即便有申包胥那样的忠诚爱国的志士,也求救无门、欲哭无泪。
    (诸君应该记得:当年,剽悍的蒙古铁骑曾横扫半个欧洲!长刀指处,王子贵族们莫不抖衣而颤!金朝周边诸国尚不及大金之财力军力,更况对敌如狼似虎之蒙古乎?只怕连大气都不敢喘!但求自保,唯恐殃及)。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国破的无可奈何,难以忍受的痛苦感情。
    金天兴二年春正月,汴京危急时刻,诗人与萨厄雅布对曰:“死不难,诚能安社稷,救生灵,死可也……”(<续通鉴>卷166页)可佐证诗人誓欲以死救国的决心。
    尾联不但具体和深化了颈联,还转而写出了自己充满想象力的希望:并州的豪杰们如今在那里?他们能否象韩信那样出奇兵突袭援助,分兵几路、一举攻下井陉的战略要塞,而取得最后胜利。
    并州,指包括今山西与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历来是北方游牧民族侵袭之地;那里有侵略,那里就有反抗,故此当地居民尚武,拳房武馆遍及村寨,那真的是连老大娘都能玩两手,自古来英雄辈出。
    (抗日时期,宋哲元、张自忠统领的29军夜袭喜峰口,血战台儿庄;大多是那个地方出来的士兵,以善使大刀而名震华夏!也通过了这一连串的战役,向人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倭奴们的头颅不见得比西瓜结实。哈哈)。
    (我们這些长期外出的业务人员,经常互相告诫:途经这类地区时,不可横着膀子走路。要夹起尾巴做人。哈哈)
    “分军下井陉”事,<史记.淮安侯列传>:韩信用兵数万,欲下井陉击赵。至井陉口三十里,与赵兵战,赵大败;拔赵旗,立汉赤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形势尽管险恶,但诗人忠于金朝,救国复仇的决心未减。
    此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有二:一是用典与诗的情、意结合默契。一是结构一步三折,回环照应。两者使悲愤、深沉的感情,显得更加浓烈而凝重。总而言之,内容及形式堪称完美。
    诗人在金亡前后的作品皆为此类格调,象极了离乱期间老杜的诗作,但要深刻凝重了许多……(悲愤压抑,此类诗就不更多介绍了)
    小僮接到贤弟的通知是本周二晚,时间上太紧了,选取诗作,查找相关资料,还得吃下嚼碎,才能去写讲稿。所以,紧赶慢赶,我也只完成了这一篇例诗的鉴赏稿。很有点对不住贤弟及各位朋友了。
    好在追求了质量,数量上嘛,可以马马虎虎了,哈哈。
    好,今晚先讲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9 08:45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