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6|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们今天应如何创作楹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21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应如何创作楹联?
楹联创作的繁荣,与旧体诗词一样,都兴起于八十年代。但它的发展走向却和诗词相反:对诗词,一些人大叫要创新,或打破格律、或改用新韵、或实行“放体”、或“双轨并行”,结果是稍有成就者还是须和古人接轨才行。而楹联,则在以中国楹联学会为首的一些人,比古人还古,搞出什么“五要素”“六要素”之类,不但新创作者,就连许多古联,都得用他们的“素”去“要”,凡不合,就一概不要。他们不知道对联的历史形成与古诗、古文、近体诗、词、曲都有渊源,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集诗经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是一副联。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也可以是一副联。孙髯翁大观楼长联对仗工稳,词性相当是一副名联;钟云舫的望江搂长联、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或对仗不那么工稳,或词性不那么相同,或乃至平仄不那么相对,同样是名联。对联盛于明清两代,清代由梁章钜父子编辑的《楹联丛话》、1927年由江忍庵编辑的《楹联宝库》,历来都受到各代楹联爱好者的欢迎。中间所搜录的不少名联,都与这些年一些人的要素理论、格律主张不符。这些人不是按历史事实、楹联实际归纳楹联的种种规律,而是简单地、教条地划地为牢,妄想叫一切创作者都去遵循他们的所谓“楹联格律”,以把持天下。
更有甚者,这些“要素”背后的权威们,为了更其规范他们的“素”,竟去擅改古人句,认为孙髯的大观楼长联重了一个“心”字,就将其“心力”改为“气力”。在另一本书上,又将“烟花三月”改为“烟花二月”,说为了避重字“三”。无法改的,他们就说这不该称为联。一句话,他们不但要用他们的权和“素”去扼杀新人,还要去排除古人于联坛。
然而,这些理论圈定者,自己却创作不出像样的联来。别人也不一定去遵守他们的要素,而是按内容须要去组织词汇,以能在内容充实,感情真执的前提下进行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9 03:42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