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1|回复: 4
收起左侧

说信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佛教
婆婆已信佛多年。她很虔诚,每天早晚焚香敬佛,遇到佛节,还要敬上鲜花水果。她经常到附近的寺院听经、颂经,作为皈依佛门的居士,有时在寺院住上七、八天,回来时,还常常带回许多佛教用品,象灯、蜡、香、佛书等。
婆婆文化水平不算低,六十年代初期中师毕业,退休后经常读各种佛经。或是老年人觉少,她经常半夜起床,带上老花镜,伴着一本厚厚的字典,一沓沓的稿纸,直到黎明,真可谓“废寝忘食”。她也常常给一些信佛的不识字的老太太佛友讲经,也经常给儿女们讲,劝他们也皈依佛门。可是,儿女们都是马克思唯物思想的追随者,他(她)们万万不可能信佛,而且觉得母亲信佛就已经令人可笑了,但是为了不惹母亲伤心或生气,也不言可否,只要母亲高兴,就由她唠叨。
婆婆也经常给我讲经,劝我皈依佛门。有一次,我真的听得不耐烦了,便说:“妈,我是学哲学的,我学过《宗教学》。你知道宗教是怎么产生的么?古代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刮风、下雨、闪电、雷鸣、山洪、地震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从而猜想是由风神、雨神、闪电娘娘、雷公公、地神等来支配的,于是就有了宗教。”婆婆听了我的话,睁大了诧异的眼睛,也不说话。几天后,她仍然象往常一样敬她的佛,而我也依然信仰我的马克思主义,相安无事。
公公行伍出身,性情率直,对婆婆的颂经拜佛,很是不满。他直言不讳,毫不婉转地说婆婆信佛是迷信,太傻了、执迷不悟,而且对于婆婆参与佛事活动大加阻挠。说归说,完后,还是各行其是。
最近,拜读文化名人余秋雨的作品,他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多次谈及佛教问题。他不仅没有对佛教加以否定,似乎肯定的成分还要更多一些。他认为“佛教是印度文明的最高成果”“佛教是一种智者文明”“大凡高层文明总以理性为基石,包括宗教在内”。初次看到研究文化的学者对佛教持这种观点,我感到诧异。
大概是上一周,中央电视台《百家访谈》栏目介绍了李叔同,更让我耳目一新。这位在文学艺术方面声誉斐然、造诣极深的现代名人,后半生竟然剃度为僧,成为佛界具有传奇色彩的“弘一法师”,致力于弘扬佛法,我感到震惊。
佛教到底是什么?我产生了强烈的认识佛教的冲动。恰好手头有一本婆婆送我的,不曾看过且已尘封已久被遗忘的《认识佛教》一书。“佛”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智慧”是从它的本体上来说,“觉悟”是从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说,佛教就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在佛教仪式中,佛前供一杯水,代表心要象水一样平静;佛前供花,花代表“因”,也就是原因;佛前供果,“果”代表果报,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报;佛前供“灯”,代表智慧光明。哦,我初次明白了“佛”的含义,佛教用具水、花、果的含义。
佛教讲因果,讲行善,我想这未必是坏事。最近电视上经常出现一个画面;一位年轻的母亲给一位年长的婆婆洗脚,这位母亲的小孩也端着水给妈妈来洗脚。电视片的目的在于教育人们孝敬老人,言传身教。但从佛教来看,这不正是讲因果吗?
哲学家萨特有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佛教存在了几千年,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我想,对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我们要去认识,去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信佛

这也是人的精神寄托啊!。虽然我不信,但别人信我不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信佛

下面引用由飘荡情愫2006/01/24 07:48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是人的精神寄托啊!。虽然我不信,但别人信我不反对。
信佛!!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
更多的是里面所包含的一中哲学观!!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信佛

有一段时间,心里凄苦得很,常常被一份莫名的忧伤缠绕着。这时,每当我拿起〈〈金刚经〉〉,总能获得安宁和平静。佛,是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愉悦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信佛

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在他风华正茂之时皈依佛门,是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会成为弘一法师。他太正直,甚至固执得不知变通。他太聪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高于任何人。他太脱俗,与俗人相互交流的困难超出我们所能想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00:43 , Processed in 0.0762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