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8|回复: 11
收起左侧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10 11:3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3-2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多山上(散文)
    雪岭
        1958年春夏之交的一个黄昏时分,经过两天的急行军,我们来到玉绒河边一个叫“措拉”的小镇。那时的地图上,此地为义敦县人民政府驻地。然而全城没有一条可以称得上街道的街道,沿河滩的阶地上,呈线性分布着乱石砌墙的藏式平房,屈指可数的人家,给人以寥落之感。我们一行三人,都是医务人员,奉令步行了120多里,以两天的时间赶到了这里。这120多公里,还是按地图上的公路里程计算的。那时还没有公路,实际行程比这远得多。我们是从理塘出发,径直向西穿过毛垭大草原。次日翻过海拔4675米的海子山,然后沿德达沟而下,到义敦时太阳已经落山。当时川藏公路南线的理巴段进入紧张的施工期,义敦的街头、屋角、墙边随处可见临时支撑起来的帐篷,挤满了草绿军装的部队战士和兰布棉袍的筑路职工。这些都是筑路的先遣人员,他们是几天前赶着牦牛驮运着大批的筑路物资,越过海子山到达这里的。义敦海拔不过3300米,气候与理塘迥异,时当初夏,来自高寒地区的牦牛适应不了低海拔地区的湿热气候,或死或病,或逃或窜。听说出发时的2000多头牦牛,走到义敦损失过半,许多筑路物资也就丢失了。鉴于此,为了让大批人员和物资顺利翻段到巴塘的工地,指挥部决定自理塘经义敦沿线择地设站,以便转运物资,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和医疗服务。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抽调出来派驻松多山的。同行的两个卫生员一个在山的东麓,一个在山的西麓,都是军人出身。
        我在义敦逗留了一天,次日一早便随着一个加强排上山。我们的驻地附近有一座寺庙,很不起眼,只能算是“穹搓”(小庙)。那喇嘛寺规模不大,除了正殿,几幢僧舍都很低矮,只有一处像样的建筑物。二、三层均是木质结构,木楼木壁,做工亦可。可能是住持的居所。寺庙附近散落着十来户人家,一条小道盘旋蜿蜒,联结着各个寨子。距村口一里外,有一“嘛呢堆”,那是镂刻有经文和“六字真言”的石堆。“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的一首隐秘的咒语。按照藏族人的宗教习俗,行路人经过“嘛呢堆”必须合掌顶礼,绕之三匝,以祈平安。喇嘛寺正门外,傍山建有一“转经楼”,我们到达时依然完好无损。楼廊上成排直立着转经筒,高达二米,比汽车的油桶还高,乃木质结构,安置于木架上。经桶内随轴心包裹着经卷,外罩木桶护之。上下两端用木枋凿眼控制转轴。无论僧尼俗众,以右手推动经桶,顺时针方向旋转,称为转经轮。康藏地区的藏族人民尊崇藏传佛教,信教必须念经,但广大百姓根本不识字,于是便以转经轮代替念经,转一圈便相当于念一遍经,经桶里装的经卷越多,则念的经越多。因此转经轮成为藏族人的日常宗教生活。
        我们的排长姓金,不久前才从朝鲜回国。不知他是哪省的人,话音难懂,我几乎怀疑他是朝鲜族,问过他,他说不是。副排长是个年轻的少尉,姓樊,身材魁梧,国字脸,少许络腮胡。几天后,他主动把我喊住,说他是第七步兵学校毕业的,重庆人,“哇,我们是老乡啊!”谈起学生时代的生活,这位为国戎边的军人便格外动情。他告诉我,他已结婚,妻子也是家乡人,在一所军医院当护士。
    在松多山半年,这位姓樊的少尉向我传授了许多他从步兵学校学来的野外生存之道。他教我夜间怎样识别北斗星以确定方位,目测距离,如何利用高大树木的树冠分辨东南西北;教我如何寻找水;怎样沿河流寻找人家。那时我年轻好学,闲来无事,便跟着战士们学习拆卸枪械,擦拭零件,往弹盘里装填子弹等兵器知识。那时部队装备的是苏式武器,苏制转盘式机枪的弹盘装47发子弹,由于弹盘的弹簧太硬,往盘里压子弹十分费劲,压满两盘,我便感到乏力了。
        在松多山上我们遭遇过叛匪的袭击。
        那是一个午后,天阴无雨,远山近树分明可见。大约下午四、五点钟,我和那位老乡排长在屋顶闲聊,突然,“噼——叭”响起枪声,樊排长一把将我按倒在地,抽出短枪,紧接着又是“噼——叭,噼——叭”的枪响,子弹朝我们飞来。我们所在的屋顶设有一哨。金排长在楼下,听见枪响,急令机枪上房,三发点射之后,“哒哒——哒——哒”地吐出火舌。循着机枪的枪声,我抬起头来,看见七、八百米外的山梁上,蠕动着许多身着藏装的汉子,袒胸露肩、横刀握枪,“哦——呵呵” “哦——呵呵”地喊叫着,尖声呼哨,看样子是企图向其下方的一座寨子逼近,枪声响个不断,那是一个武工队的驻地。金排长上楼来说,叛匪想把我们压住,突袭武工队。他派出一个班,命令他们绕道后山梁占据对面的一个山头,侧击叛匪的左翼,而我们现在的位置,则是右翼。架设在屋顶的三挺机枪,封锁了叛匪冲向寨子必经的一条狭长的斜坡,那斜坡无可隐蔽,完全在我方火力控制之下。对射了一阵,派出去的一个班迂回到对面的山头了。那是一个鸡爪形地势,那伙麇集的叛匪在两翼猛烈的火力的夹击下,停止了“哦——呵”,也不打呼哨了,放了一阵排子枪,翻下山梁,顺沟跑了。后来我问老乡排长,为什么不追击,他说那是鸡爪形地带,迂回曲折,追过去易遭伏击。——这些都是后话。
        过了两个多月,眼看驮上山的药品告罄,纱布、绷带、急救包也用得快完了。我向主持站务的贾干事作了汇报,他说派人回去领呗。隔日便派了两名战士与我同行。这回是循来路下山,进德达沟,逆沟而上。溪水湍急,林深虬僵。沿路正在施工,隔不多远,便有帐篷聚落,断断续续,延伸到海子山西麓。出了德达沟,地势渐高。雪线以上便没有林木,只有矮草灌丛。到了海子边,我们三人停下来垒石为灶,熬了茶,在此打尖。
        “海子”即高山湖泊,青幽的水色中透出阴森之气。根据经验,凡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旷野,气候必定多变,乍看晴空万里,俄顷风狂雨骤。我们抵达海子山时已是午后,喝茶小酣后,不敢久留,上得山巅,风就刮起来了,回望四野,一片茫茫,空中云团相拥,天风浪浪,少刻,冰雹如珠倾盆泼来。三人抱头屈蹲于地,幸好都备有雨衣,尚能防护。不一时,风停霰歇,太阳又照在头上了。
        那天我们走了七十多公里。到达海子山东麓的转运站时,太阳已经落坡。囫囵吞了一碗饭,我倒头便睡,醒来已是第二天的下午了。我睁开眼睛,感到浑身酸痛,一蜷腿,下肢的肌肉僵硬得难以伸直。拿棉花蘸上樟脑酒,自揉自搓了很久,才慢慢起身。两天后,我们又原路回到松多山。至于补给的药品,是站上雇了马帮赶牦牛运上来的,没有与我们同行。
        我和老乡排长的告别是在一个瓢泼大雨的黑夜。当时接到急令去追歼一股残匪,全排立即在喇嘛寺的院坝集合,立正、报数之后就出发了。我给了三班长一小瓶甘草片,他常咳嗽,嘱其喉痒时含在嘴里。樊排长留给我的纪念品是他手抄的两首歌曲,一页是岳飞的《满江红》,一页是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此事过了五十年,恐怕那个年轻的少尉早就做了爷爷。很对不起的是他送给我的两件手迹,早就无影无踪了。
        后来,我也接到撤站的通知,便回到所在的中队。时已入秋,几个早霜下来,满山的树叶便黄的黄,红的红,非常好看,在落日的余辉下,灿烂夺目。唐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其时,川藏南线的施工已进入扫尾阶段。我回队不到两月,便全线通车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3 20:02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3-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我先落座
    在仔细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28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霜叶红于二月花”
    艰苦岁月的事迹感人。
    问雪岭先生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2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松多山上多险恶,写我中华好儿男。
    问好雪岭先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3-2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当年的甘苦岁月,祖国在那代青年人心中的至高无上的位置,为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无不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体会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5-24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曲版,雪岭先生也是四川人,地震前就有一段时间没来了,地震以来也没来过。
    雪岭先生,你好吗,赶紧来露—次面,我们现代明友们也在关注先生的安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雪岭先生,你还好吗?现代朋友们祝福先生平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还是没有雪岭先生消息吗?关注中,祝福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5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曲径通幽  月光下的大帝  雪岭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客人

    雪岭先生,您好!正在念您,看到您来现代了,高兴啊!握住你的手,祝福您一生健康平安!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10 11:3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衷心感谢曲版、qugaolin6 、月光大帝和“现代”文友们的关心!这次汶川地震,雪岭在成都,幸无碍!余乃蜀都一叟,蒙诸位挂念,不胜感激之至!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余乃川人,永远会记住所有关心和支援汶川地震的人们!雪岭再次向大家道谢了!
                                                     ——雪岭 顿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5-2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雪岭先生,祝福,祝福!这次地震毁坏了不少秀美山川蜀水和房屋,已使近十万生灵惨遭涂炭…我们心肺都给撕裂了。我们这里的人们现在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和信心,很多场面也十分感人,请转告四川的朋友们,我们永远同你们站在一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松多山上(散文)

    下面引用由雪岭2008/05/25 12:21 发表的内容:
    衷心感谢曲版、qugaolin6 、月光大帝和“现代”文友们的关心!这次汶川地震,雪岭在成都,幸无碍!余乃蜀都一叟,蒙诸位挂念,不胜感激之至!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余乃川人,永远会记住所有关心和支援汶川地震的 ...
    祝福雪岭先生,祝您健康,平安!地震后,我们真的很牵挂您啊!欢迎常来现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06:47 , Processed in 0.082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