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发生时,湖南大学77级政治专业学生,湖南祁东县籍老师谭千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4个花蕾般的孩子,而他却永远地走了。今天上午,谭千秋当年的老师、同学和好友,聚集在一起追忆这位英雄老师当年的“小气”、“胆大”和舍得卖力气的点滴小事。下午,谭千秋的骨灰将在其家人的护送下抵达长沙黄花机场,并送回他老家湖南祁东县步云桥镇安葬。
救人:最疼学生的老师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地震来得太突然了,谁都没有准备,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和学生们也没有。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神红肿着,他看到谭老师的那一瞬间,是他这一生都忘不掉的记忆。
“地震时,谭老师马上意识到了,但已经跑不出去了。”不知是地震的威力吓着了孩子还是谭老师给他们生命的瞬间让他难受,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紧张,眼看着房子在不停地松动、摇晃,紧接着房子就开始倾斜,就在教室将倒的瞬间,一个高大的身躯压在学生们的身上,房子倒了,谭千秋双臂张着趴在课桌上,抢救队员发现他时,他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进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4个学生们只受了点轻伤。
“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夏开秀老师是谭老师的同事说,这位心疼学生的老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意。
追思:“小气”老师有一颗忠诚的心
张功耀教授是谭千秋进入湖南大学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得知谭千秋牺牲的消息后,张功耀教授彻夜难眠。
“他不仅纯朴,能吃苦,对事业和社会更有一颗忠诚的心。”1979年暑假,谭千秋和张功耀准备在长沙找点事做,那时候一个大学生做苦力活是很见的,但谭千秋不管这些,找个一份挑土石方的事,整个暑假挣来的钱,两个人都舍不得乱花,谭千秋还从暑假做事的收入里拿出了一部分寄给家里,对自己的生活开支却十分地“小气”。
这种“小气”在平时的生活更是如止,湖南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当时是谭千秋的副班长,他回忆当时,他跟谭千秋在学生的开支都依靠国家的助学金来维持,但微薄的助学金,谭千秋却一直舍不得用,每个月都要省下一部分寄给农村的父母。
毕业分配时,谭千秋被分到四川,并一直在那里生根发芽,作为当年文化大革命十年精华之一的大学生,他却在一个县城的中学教育岗位上干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而他的大学同学,大部分都在大城市安了家。
安抚:母校、校友捐款24万元
上午,整个湖南大学校园都沉静在一种哀思中,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路上,师生们谈得最多的就是谭千秋老师,学校正面的东方红广场上,10多个志愿者,默默地守护着几个捐款箱,捐款箱前的人流一直没有断过。
“校党委、行政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的活动。”湖南大学刘克利书记告诉记者,整个湖大人为有这样的好校友而感到自豪,学校当场向谭千秋的家属捐款12万,帮助他们渡过生活的难关,而跟谭千秋一同在湖南大学求学的77级政治专业的同学们也自发地向谭千秋家属捐献了12万。
[color=#0000FF] 谨以此帖献给可歌可泣的潭老师,希望老师一路走好.......
孩子,别怕
孩子,别怕
老师的臂膀
就是你们温暖的家
纵然是天崩地塌
你们永远是
老师最甜蜜的牵挂
孩子,别怕
隆冬过后
就是热闹的盛夏
天空依然很蓝
你们的笑靥
依然是灿烂如花
孩子,别怕
乖乖趴在老师胸前
不要让泪水流下
相信我们有力的心跳
镇定的表情
足以把死神打垮
孩子,别怕
相信黑夜不会太长
风雨再不会交加
那一轮弯月
还会定时悄悄对你们诉说
那远古的 你爱听的童话
孩子,别怕
老师有力的臂膀
就是你们温暖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