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1|回复: 5
收起左侧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条机耕路穿过凉亭百余米后便到祠堂大门口,拐个弯就是村口。相传这条路以前只不过是一条羊肠小道,后来这山夹弄里住的人多了,便如鲁迅先生说的般:走的人多了,便自然有了路!
    凉亭在我最后的记忆中也有个二十七八年了,依稀记得凉亭很大,也比一般的要长的多,那条机耕路穿亭而过,从外面进村靠右边是一排水泥凳子,左边是牛圈,牛圈很臭也提不起淘气的兴致,唯有这些水泥凳子是夏日中午我们打赌谁胆子大的赌具,相传凉亭里有鬼,一个专门捉弄小孩子的“白胡子老太公!”而我们这些小伙伴间赌的就是谁有胆可以在树叶里鸣蝉的长鸣声中赤光着胸怀酣睡一中午。
     爷爷讲“大书”是村里的权威,自然让好奇的我在小伙伴里最早知道这个“白胡子老太公”的故事。据说,早先村里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必须起早去二十里外的县城购物。一天,村里一家人娶媳妇,于是,这家的主人天未亮便带上闹着要跟去的小儿子早早起程,俩人走到村口时,在月光下看到祠堂门口走出一个一身白衣的老人,慢慢地走在他们前面,这家主人开始也没怎么在意,以为同样是赶早去城里的村人,直到那老人从这边进人凉亭后迟迟不见从另一头出去,开始以为是在等他们,可等到父子俩人进入凉亭后却根本没他的人影,这时这个父亲心里才发起了毛,他不由得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加快步伐,远远的走出凉亭后,回头看去,这一看不打紧,却把他的魂都差点吓破,只见身后几步开外跟着一个满身白衣,一把白胡子的老头,一边走一边正在和他的小儿子有说有笑地打着招呼,而他的小儿子也不时回头和他说着什么?更怕的是他们说的话自己却听不到。
     大惊之下这个父亲想到了村里老人说过,晚间遇到鬼怪,只要一泡童子尿便可驱除。于是,便抱起儿子脱下他的裤子壮着胆吹起口哨“嘘嘘”起来,他小儿子也还争气,一泡尿未完,只见得前面一蓬白烟过后,那“白胡子老太公”便不见了。
     几天后,这家的小儿子不见了。大部分听过那天凌晨的事的人都说,这小孩是被那“白胡子老太公”变身给拐去当他的玩伴了。而爷爷在讲完故事后也坚信不已地说:肯定是,肯定是被这个白胡子老头给捉去了!并教训我们:以后凡是有陌生人叫你去某个地方,千万别去,不然准被捉去无疑!
    这个传说使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去凉亭,每每路过也是远远绕开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在几个所谓胆大的小伙伴间打上那么一个赌,看谁有这个胆子,谁要是真敢在那里睡上那么几分钟,那他的威信便和当时的村支书一般了(那时总觉得村支书很威风)。但怕归怕,心里却常常在这么的想,如果有一天真有这么个陌生人来拐我,一定揭穿他,让他不得逞,那这英雄可不是如在凉亭里睡上那么几分钟般的大!
     凉亭虽然有这么那么的传说,可它还是在某年的大雪天轰然倒塌,幸运的是没伤着人,也没见着那个故事里的“白胡子老太公”在倒塌前逃出来。只是从此它便不复存在,也许它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每每在我走过它的废墟时,却隐隐现出它高大却破落的影子来,眼前也似乎有个白胡子老人在向我招手。
    
  故事里的“白胡子老人”从走出祠堂后便没落在大雪天的凉亭里,而我却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七岁时便被父亲带着走进了设于祠堂里的小学。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在祠堂的厢房里隔成两个班,每个班两个年级,一到四年级,读到五年级便必须得到十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去。
    祠堂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外墙为青砖,内部大部分都为木结构,中间有一个戏台,称之为“万年台”。 它有着百余年的历史,虽然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在当时却保存的非常完好,除了梁柱上的那些雕刻精美的古人物像被破四旧而劈去了脸外,其他的花草动物形象等都不曾破坏。常常在下课后,我们便不厌其烦地仔细辨认并分析到底雕刻的是什么?或者爬上厢房阁楼去翻看那些个不知道放置了多少年的匾额牌位。
     但记忆中最深刻的怕不过是这曾经的“万年台”了,万年台是个古戏台,全部是木结构,它的柱子需要我们俩个小孩合抱才抱得过来,台板为坚硬耐腐的实木铺就。这里我所认识的雕刻只有“西厢记”及“梁祝”,其它的戏曲典故在当时的我是根本不会去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那天唱戏说书的来了,可以和大人们一起在晚间静静的听,傻傻地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和同学们一起爬上戏台,学着戏里将军们骑马的样子,“锵锵”上几圈;又或者学着说书人的口气,对着台下装模作样地大喝几声“哒。。俺仍打虎英雄武松也。”
     后来村里需要办一个陶瓷厂,因为没钱,于是就盯上了这个有着上好木料的古戏台,倒霉的是我们这些“将军”和“打虎英雄”,在很长时间里因为没了“锵锵”跑马的舞台而闷闷不乐。幸运的是有一些拆下来的边角木料被老师请木工加工成了一张乒乓球台,作为我们的体育用具,刚开始让我们这些学生是着实高兴了一阵子,每天放学总是轮流抢着玩,不到天黑决不肯回家。只不过好景不长,这球台最后还是被村里抬去作了村委会的会议桌。
    也是,村委会议总是比小学生的体育课来得重要,我们玩的是小儿科,他们商讨的总是正事、大事!
     祠堂终于因为生源的减少及上面集中师资的政策而停了学,所有到了学龄的孩子们必须得和我们一样到十里外的乡中心小学去上课。而祠堂在远离了朗朗的读书声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麻雀老鼠们的乐园。直到被村里一个有经济意识的青年承包去办了酒厂后,才显得有些生气,才显出它虽旧,但仍有作用可派!可时间不长,酒厂因为卫生和销路问题破了产。所有的设备都被工商局给查封并用车拉走了。而祠堂因为酒厂开办时的大动土木,变得更为千创百孔,更为破败。
    风来雨往,村里经济还是如往常一样拮据,几年前它又被当作一种创收给一家制钉厂承包去了。于是,本来默默立在路边,看着门口车来人往的祠堂又在村口显得闹腾了起来。白日里它在机器声中轰隆着,黑夜里它还是在机器声中轰隆着!它到底是在呻吟还是在欢唱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它在获得了“新生”的同时却没落了本来的历史文化!那些“将军”的马碲声,“武松”的吆喝声更在这机器声中渐渐远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6-10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座凉亭、—所祠堂的变化,见证时代的风雨沧桑山,留下作者多少儿时的童稚真趣…
    沿着残酒销魂朋友童年的足迹,敢问乡村经济的出路在何方…
    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为什么折腾来折腾去,乡村的祠堂几度易主变颜,乡村的教育、乡村的经济却依然没有变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5 10:44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1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娓娓的故事,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亲切、感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厚重的文字写满了回忆,加重欢迎 残酒销魂 朋友来现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谢谢楼上诸位朋友的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散文]穿过凉亭便到祠堂

    欢迎 残酒销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21:26 , Processed in 0.0758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