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1|回复: 12
收起左侧

读《瓦尔登湖》(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8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巳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
   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们的可能就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他也许比别人更多地逃脱了概括,逃脱了归类。梭罗生活得有时像个隐士,他可能时常觉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与他相投,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甚至他的一个朋友也说他∶"我爱亨利,但无法喜欢他,我决不会想到挽着他的手臂,正如我决不会想去挽着一棵榆树的枝子一样。"
  真的,他生活得像一棵树--我们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
在路易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
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
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
快乐的叶子。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树又不是孤独的,寂寞的、与世隔绝的。它与世界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它隐秘而深刻的根须、通过大地进行的。通过大地,它不仅和它的同类--其它的树木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不要模仿,而是表现你自己的独特性吧,你才配得上你的称号--人,你才可能和其他人发生一种真正的联系,才可能和真正伟大的大全和唯一发生一种联系。
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有时侯可以投入到这类阅读中去
有时侯却是一见到就头疼不已
瓦尔登湖畔,一个人静静的对湖思考,这是一个有点怪的人,因为他的自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梭罗肯定不想固定地充当某种角色──那怕是他喜欢的角色。梭罗执着的不是外在的某种生活方式,而是内在的心灵自由,是热爱生活的智慧,追求一种单纯朴素的真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我想,要理解梭罗最好的方式还是去仔细读他的《瓦尔登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没看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1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二)

  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有多少种生活,所以,命题小说虽然难做,以"窗口"命题倒还不失为一个补救办法,就像前不久有人试过的。我们在大街上闲逛,特别是新到一个地方,有时会对某些窗口发生好奇∶那里面在进行着什么呢?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想来会和我们有些不同。有的窗口对这种好奇心是敞开和欢迎的,有的窗口则在黑黑的帷幕下摆出一幅莫测高深的面孔。
  这是站在窗外,调换一下,站在某个临街的窗口里面,我们有时也会注意底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凝视着某个我们感兴趣的面孔,她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时我们自己的生活过腻味了,我们更想知道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另一些人,他们过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比方在契诃夫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想法变成了一种渴望、一种非常感人的东西--这正是契诃夫魅力的一个秘密。也许,正是这一种渴望和好奇,提供了我们第一节提出的问题的部分答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真的有点累了
上面的一段话有同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1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下面引用由大鸟2003/06/19 01:25pm 发表的内容:
真的有点累了
上面的一段话有同感
呵呵~
                  (三)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专心致志于你所做的事--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为什么要急于成功?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吧。而你却要专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
  而这就要使你的心灵单纯。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梭罗他是能从一片叶子就看出春夏秋冬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总觉得我们还是所谓的红尘中人,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姑息着自己的缺憾,无法做到完美。
再如所谓窗口,让我想到亦舒的小说。亦舒也写各色各样的人与生活,可是在那里,什么事情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中与西,古与今,城市与乡村,此时与彼时,爱情都是倦怠的不牢靠的,生活都是无奈的不得不进行的,所有的窗口飘出来的不过是生活的油烟,如有传奇,那也是别人眼中的传奇,而不是当事人的.所以读完了,我会觉得失掉所有窥看别人窗子的好奇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6-1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说梭罗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也许还不够,他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踏在地上的脚印常常是深的,那意示着一个负重者。他不把花从枝子上摘下来,但把汗洒进土里。
    亦舒的小说称得上是雅俗共赏的言情小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可是梭罗也是寂寞的吧?英雄难耐寂寞。我要璀璨绚烂热闹辉煌,现时现阶段无法在静静的瓦尔登湖畔沉思,就算沉思也是一种姿态,博取眼光的姿态。呵呵。
你也喜欢亦舒吗?读瓦尔登湖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20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瓦尔登湖》(一)

最近看《彼岸观此岸》,虽然看的认真,看的吃力,但是付诸与行动的甚少。还不如我的老岳母,虽然少用水是因为心疼钱,可是倒也节约了不少的水。我想如果我用那书里的一些观点来和她讨论,那坚决是行不通。所以,我还读什么书呢?
越读越糊涂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4-19 13:08 , Processed in 0.082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