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9|回复: 4
收起左侧

[原创]浅谈教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真的病入膏肓了,每个人都在寻找着病源,却发现教育原来已经成了一个叫人回天乏力的重病号。于是,人们徒劳地以毒攻毒着,得到的除了是另一种变异病毒外仍然一无所获。围绕着分数及升学率,教师、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迎合更造成了一种当今教育的恶性循环,而改变,已非一朝一夕。
素质与分数让教师们越来越感到里外不是人——分数(升学率)是教师们评定资格唯一有发言权也唯一最有分量的考据;能力与成绩也同样让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左右为难着——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而一分之差的代价更是昂贵的。尽管我们都知道分数是给人看的,知识和能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都知道不该鼠目寸光地盯着应试和分数,也知道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人格修养和能力培养,然而,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前,我们可以看到少年老成的孩子和满脸疲惫的家长,他们为了梦想中美好的明天而疲于奔命,我们的学生是刻苦的,也是聪颖的,然而他们缺少的正是一种能力,一种将来在“梦想中美好的明天”生存的能力,就好像看到了玻璃窗外的大片阳光,却不知道如何去移开或绕过这块从中阻隔的玻璃以拥抱那一片璀璨。瑞典有位学者曾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赢得他应有的地位。”其实,这一充满睿智的教育观点正和中国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教育的系统性固然重要,然而,教育的实用性更待重视。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寻找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可行之路,然而百变不离其宗——分数,至今为止分数仍然是决定中国学生命运的关键因素,也因此,每一次的高考或者别的什么考核结束之后,人们痛定思痛的除了分数还是分数,筋疲力尽的他们或许早已无暇去顾及别的什么了。孔老夫子的徒子徒孙们在从“唯才是举”到“科举选才”的过渡里试着寻找一条“人尽其才”的阳关大道来,然而在发明并经历了漫长的科举制度之后却依然没能找出一条合适的路来,路反而越走越窄。“四大发明”的辉煌已成过去,“百家争鸣”的灿烂早已沉寂,“唐诗宋词”的精彩也已被枯燥的八股所取代,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一筹莫展,依然在重复着新一轮的“科举”选才。因为,在中国要寻求发展自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学历将是我们踏上社会后的第一张名片,更是我们谋生的必须工具。所以说,爱迪生是幸运的,盖茨也是幸运的,有人说“民族间的较量就是母亲间的较量”,我要说“民族间的较量更是教育间的较量”。
“悬梁刺股”的刻苦并不值得提倡,“登铁崖而去梯”的精神也早已过时,但在今天却仍在受人推崇着。不要忘了,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闭门造车”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有人说,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一片绿,请种草,如果你想拥有一片森林,那么就种树吧。而深感疲惫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在“鱼和熊掌”间作了一次又一次无可奈何的选择——种草,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草永远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欲速则不达”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这也是当今教育的悲哀之一。为了“速达”,人们甚至采取着极端的做法:拔苗助长。如果我们这些早已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熏陶得迷失了天性的孩子们从小不立大志,就好像犯下了滔天大错,古人亦一再地告诫:人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而中国又历来是一个沉重的国度。于是每个孩子便在大人们的谆谆善诱下一个个从小便立下了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甚明了的“鸿鹄之志”,谁都不愿成为燕雀,甚至都学会了对燕雀的嘲笑。然而这些有着“鸿鹄”之梦的孩子们,最终能壮志凌云的又有多少呢?事实告诉我们:教育拒绝拔苗助长。听说过太多的神童故事,可是故事的续篇却几乎没有,原本的可造之才或许因了过度的浇灌而过早地被淹灭了。再换一个角度来讲,假设我们每个孩子都成为了栋梁之材,那么又有谁来做地基呢?高楼大厦需要的不仅仅是栋梁,同样需要优秀的地基来做支撑。给孩子们选择的自由,让他们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吧,重要的只是“出类拔萃”——不管作为一根栋梁抑或一颗小小的锣丝钉!是金子就让它放光,是雄鹰就让它展翅,同样的,是笨鸟就学着先飞吧,各尽所能各取所长方为上策。
在我看来,教育本没有模式可循,教师也早已不该是“俯身甘为孺子牛”般任劳任怨的代名词,也不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似的壮烈。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解惑才是根本,才是重点,解的不光是学业的惑,更该解的是人生之惑——以师长或朋友的身份。当然,“解惑”这一重任,光靠学校教师也是远远不够的,环境造就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影响早已分不出孰轻孰重,所以,面对每个都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请仁慈而又慎重地为其添上每一笔,尽可能地使之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而不要是一片涂鸦。当人人在为 “鸿鹄” 们振臂高呼的时候,请放下那些不着边际的远大理想吧,也许中国的教育之结非吾辈能解,那么,不如让我们为教育规划出一幅美好的图画吧:学生是苗、老师是园丁、家长是土壤、社会是阳光,园丁熟识每株苗的生长习性,阳光给予适度地照耀,同时,土壤提供着必须的养份,只有这样苗才能茁壮成长,或成参天大树,或为绚丽花朵,或是萋萋芳草。别担心你将来会成为什么,重点是我们都将装饰春天!
教育找寻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教育

看过那么多的风花雪月之后,此时来看楼主的文章,思考着这么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教育问题,沉重之余还是沉重。但是好在有知的中国民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前不久女儿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给我说出几个中国有名的人物吧,老师明天要提问的。我说你都知道谁啊?她张口就说:我知道杨立伟和雷锋。我顿时感受到中国舆论炒作的力量。雷锋姑且不论,已是深入人心的助人为乐的楷模,但是雷锋精神我也不敢绝对苟同。雷锋精神也应该批叛地学,比如钉子精神就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好事走到哪就做到哪就得好好探讨了。如果在火车上,旅客都学雷锋帮助扫车箱那么列车员去干什么呀?以此类推,每个人不干自已的事,一味地去帮助别人做事,社会岂不乱套了。再说说杨立伟,我钦佩杨立伟临阵不乱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英勇行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一代青年的姣姣者。但他只是一个航天员而已,充其量是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比起那些制造飞船,为制造飞船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科学工作者,究竟孰轻孰重?所以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是最起码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呵,个人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教育

所见略同!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件都必须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人却总是容易走极端。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更易极端,还常常人为地制造极端。
纵观中西方教育,孰是孰非并无一个定论,教育与环境及人格都息息相关着,因材施教,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规矩之中定方圆,分寸更须拿捏得精准,否则社会必将乱了秩序。
难!难!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教育

一直以为读书应该是一种兴趣而非一种手段,这样才能读好书,读书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教育

因材施教 做起来很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9-24 11:24 , Processed in 0.0700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