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回复: 2
收起左侧

西北行简之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9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0.8.6.
预计在兰州休息一天,明天去拉卜楞寺。
兰州我是初来,但它实在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

                      断想七  地名类谈
      出门远游,尤其是驾车远游,我特别注意沿途的地名;起初完全是实用性的,怕迷路。渐渐地,就开始玩味起地名来了,且有心得。
      第一类,名实相符类。这是最常见也最广泛的地名,什么“张家庄”、“李家台”之类;当初肯定是张家的人和李家的人居住的地方。不过,有些尾缀令人费解,如“马家合子”,这“合子”是什么意思?再有,“梁各庄”,这“各”字作何解?有人说“各”字是“家”的轻读;姑且算一解。不过,“张家枯泉”这样的地名,未免令人伤感。
      在大西北,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地名:“七一矿”、“红岭电站”、“五三O道班”、。“地区干校”、“飞机场”“收购站”、“军马二场”……这些地名质朴的没有任何浪漫联想的余地,也说明这里地广人稀,它们是硬从荒漠中建立起来的村镇和城市。
      第二类,古迹类。据我观察,此类地名以寺庙观庵为多,也常见稀奇古怪的名称,让人一见,顿生兴味。马蹄寺即一例。又如:红山寺、金佛寺、柏林寺、祖师庙……令人遐想无限。关帝庙、二郎庙、土地庙、城隍庙这样的地名,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此外,山海关、嘉峪关之类的历史地名就不必多说了。
      但是,有些地名虽然并没有与古迹直接挂钩,却一望就使人联想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地名也常常让你心潮澎湃。比如:酒泉,让人想到“葡萄美酒夜光杯”;土木堡,让人想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隆中,自然使人想到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第三类,地形地物地貌类。这也是一大类,也是极有趣的一类。比如:九个泉、五个庙、五间房、八棵树,等等。而“三十亩地”之类的地名,一定是在耕地紧张的大山里,好不容易有一大片土地,就以它的计量单位作了地名。至于廿里铺、七里坡这样的地名,则指明那地方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最常见。
      “骆驼脖子”、“ 野马嘴”、“烂泥地”,显然和地形有关,可能那里的道路或河湾象骆驼脖子般弯曲?“鹰落峡”、“ 强龙沟”则气势磅礴,令人望而生畏,那里的地形一定不含糊。
      第四类,寄托希望类。这一类显然有统治者的希望和老百姓的希望。
  靖安、靖边、安西、安边、怀柔、镇远、中兴……显然表明了统治者们对边境状态的担忧和期望,似乎还表现了历代帝王那种中央帝国的骄傲与对强悍的少数民族的畏惧的矛盾的结合。
      太平、安宁、丰乐、福隆、万福、乐民、妥安、雨露……显然是老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的期望,甚至透出小富即安的味道,很感人。老百姓的期望并不高。
      还有的地名,一望可知是现代所命,当然也寄托了命名者的期望:胜利、前进、民主、黎明、共和、愚公……
      第五类,莫名其妙,不可索解类。不知是由于音变还是省略,抑或是和当时当地的某一事件相关,反正这类地名让人摸不着头脑。
      完全莫名其妙,且看不出任何含义的,如:、六也、宁郭、梁平、肖金……
  还是莫名其妙,但有明确含义且很好玩的:炮火、漩涡、野鸡红、赤金、铧尖、拍石头、葫芦白菜、喊叫水、此老窝、茫崖镇。
      不可索解,但总让人觉得里面有文章的,试举几例:
      鸳鸯池:难道那里曾有过动人的爱情故事?
      了思台:古人常说:一了情思。难道那里曾发生过爱情的悲剧?
  尧舜庄:尧和舜到过这里,还是这里的头头象尧舜那样贤明?
      和尚房子:和尚住的房子就是庙,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叫庙?莫非是野和尚?
      第六类,少数民族语言译音类。没研究,不敢置一词。
      坐在车里,不免瞎看瞎想,居然还给自己的胡思乱想分了类,想想有些不自量力,须知这是专门的学问,叫做“地名学”。
         
2000.8.7.
            断想八  干燥的方言
      语言受地缘环境的影响,因而产生了千姿百态的方言,这是不争的事实;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就是专门研究这现象的。江浙一带气候湿润,温和宜人,地势平缓,语言则软软的,所谓莺声燕语,入耳湿湿的,很受用。湘赣多山,语音就倔强浑实。
      入甘之后,从敦煌开始就与当地语言打交道了。甘肃的语言毫无疑问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滋养;甘省多沙漠,气候干燥,民风强悍,他们的话和这一切是配套的。说话多用喉音,从软腭处起音,就是所谓的“后膛音”,喷薄而出,再辅以轻微的鼻音,很有气势,有些咄咄逼人,此其一。语言简洁,不兜圈子,直抉主题;兰州的朋友说,他们的话里甚至还保留着古代的语词,如开讲时先“呔!”地断喝一声,只不过这“呔”(音呆)字在当地读dà,似乎更有气势,此其二。强悍加率直,显得与戈壁一样的干燥,倘若刀客拦路劫货,操此种语言一定相得益彰。
      不过这样讲西北人一定不高兴。其实这干燥的语言也往往显得扎实、诚恳;当地人对你的看法表示认可时,往往爱说“对着呢”,发音作“堆着逆”,而且很强调最后一个“呢”字,使你心里很受用,于是对自己的高见便充满了信心。
    至于广东方言嘛,我只能赠它一个字:“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9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行简之五

看楼主的帖子,是一种幸福哩,呵呵。转遍了半个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1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行简之五

有机会同游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9-24 15:29 , Processed in 0.067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