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4|回复: 16
收起左侧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帖为连载格式,我加续帖。想请各位网友能参与讨论。敬请留言。
一.外交的实质 (1)
  中国是外交战略学的发祥地,战国时即产生了纵横捭阖、远交近攻的伟大战略思想。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外交的实质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极大化,即国家利益。因此,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必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最早产生于西方,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为争夺殖民地以及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展开过激烈的斗争,欧洲各国为谋求自身最大优势,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活动。对盟邦、敌国的判断和选择因时因地而异,完全取决于国家利益在当时的要求。西方外交实践遵循的是马基雅维里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曾经是西方殖民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因袭了这种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因此,国家利益至上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的准则§。
  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独立,打破了西方列强长期主宰世界的局面,但这并未能根本改变大国、强国对世界的支配地位。所谓"弱国无外交"是就其静态意义而言。如果两国实力悬殊,弱国又缺乏足够的外交资源,则的确没有太多回旋余地,比如巴拿马对美国;若两国实力虽有差距,但弱国内部团结、意志坚强、国际影响广泛,反倒敢于与强国相抗,令强国占不到丝毫便宜,例如古巴。国家间强弱对比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构成绝对的差距,故弱国未必弱,强国未必强。强弱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也不妨碍彼此间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合作恰恰反映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不同国家在各种利益上的博弈关系,即一种在实力基础上的外交智谋的较量。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
  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例如"搁置争议"就反映出中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而他国则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重实利而轻脸面"。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从而令中国的愿望彻底落空。

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1-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二.当前我国的战略环境 (2)
  我国的国际环境十分不利,强邻环伺。北有强邻俄国,东邻心怀敌意的日美同盟,西南有宿敌印度,东南及南部海洋国土屡遭侵犯,海上交通线处于日美潜在威胁之中。我国目前的策略是:以中俄对日美;在美俄之间搞等距离外交(经济外交重美、安全外交重俄);在日美之间,我国的外交方略则并不明确,1996年以前一度采取过联日制美之举;对待其他周边邻国,则尽量避免冲突,主张以政治谈判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对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态度。
  中俄交好是出于双方内政外交的需要,是面对远东地区的共同威胁---日美同盟而暂时结成的有限度的合作关系。两国都处于改革的艰难时期,经济上均有求于西方,故在政治和外交上均保持较低姿态,都把发展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关系置于外交关系的首位。中俄各自与西方的经济利益关系远远超过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故在全球性问题上,两国不可能全面呼应,除非两国的国家安全同时受到来自第三国的严重威胁。在与西方发生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时,各自单独作出妥协的可能性很大。中国曾经支持过俄国反对北约东扩,但后者因内部经济困扰最终对东扩事实予以默认。
  一九九九年三月,北约发动侵南的科索沃空中战争,这是对俄在东南欧安全利益的严重侵犯;从另一方面讲,若美国以人道主义干涉的方式推行霸权处处得手,对多民族的、尚未统一的中国就意味着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直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美国势必将如法炮制,在西藏、新疆和台湾等问题上进一步找中国的麻烦。如果中俄切实实践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应有的内涵,密切配合,迫使美国蒙羞罢兵、并接受中俄联合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样就将大大提高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沉重打击美国企图维持"一极独霸"的狂妄野心。这将对广大非西方世界的安全,推动多极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中方却对与自身有着重要间接利害关系的北约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姿态。不仅如此,还以所谓"消气外交"的方式主动作出重大让步以换取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由此美国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中方在科索沃战争和加入世贸问题上的底线,于是更加有恃无恐地加大了对南联盟的轰炸规模,并在世贸问题上对中国漫天要价、横加勒索;俄亦因此对中国充满疑忌,遂一改强硬态度,转而与西方合作。美国也不愿意对十分虚弱但仍是军事大国的俄国逼迫过甚,旋即恢复贷款,支持俄在南联盟进行和平斡旋,并部分承认俄在巴尔干的特殊利益、包括默认俄军抢占科索沃机场,对俄加以安抚。中美俄三方博弈的结果是,在美俄合作和西方七国加上俄八方达成外长协议的基础上,以安理会决议的形式体面结束了这场战争。中国则一无所获,被完全排斥在这一进程之外,其间还蒙受了驻南使馆遭美国蓄意轰炸的屈辱。这是明显的外交战略上的短视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因为以外交空间被挤压和西方列强步步进逼为代价所换取的经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将是有限的,随之将面对的是西方压力不断加大的日趋严峻的国际生存环境。
(3)
  与传统的以军事、政治为主要方式的国际斗争不同,美国在冷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以维护人权为意识形态武器取得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同时以贸易和投资为诱饵使对手形成很强的经济依附性,从而有效地对潜在的敌对同盟实施分化瓦解。从中俄来看,哪怕就具体的安全问题进行合作,采取坚决措施联合对抗西方的短期经济代价与长期的安全战略利益相比,对于缺乏战略意识的政治家和普通公众而言,都是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对中国更加不利的是,俄新政府上台后,推行以内政为主,重点发展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治国方略。总统普京性格刚毅冷峻,谋略过人,抱负远大。上台伊始即全面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而对"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仅作敷衍,反映出俄国长远的亚洲战略意图和对中国的不信任。中国在科索沃危机中的行为既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又疏远了一个关系尚不稳固但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中国重要战略盟友的合作伙伴。综上可见,中俄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的基础实际上并不牢固。两强相邻,长期的地缘政治目标不可能一致。俄国是一个具有扩张主义传统的国家,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十分浓厚,从长期来讲,俄国并不愿意看到在其南翼崛起一个强大的中国。俄国一直积极支持印度从西南翼牵制我国。
  韩国出于战略上稳定朝鲜半岛局势、进而谋求和平统一的考虑,积极发展与我国的关系。但它认为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其陆地疆界(指统一后的疆界)应延伸至我国东北的一部分,它认为中朝现有边界是北朝鲜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有求于中国而作出让步的结果。九十年代中,韩日两国私订协议,划分海洋专属经济区,将专属区中与我国相向部分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辖范围。韩日专属经济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重叠、相向,但两韩与日本陆地面积相当,划分专属区的界限相对要容易得多。两国均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民族主义力量都很强大,与美国都保持着战略同盟关系。历史原因造成的韩日民族矛盾受到美国主导的美日韩军事同盟体制的制约,韩日关系自然服从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总体战略。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韩日两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并不一致。韩国为实现国家统一必须争取中国的合作,日本则是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但韩日在与我争夺海洋资源上彼此借重,互加筹码。日本更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故意态度不一,笼络韩国,漠视中国,以分化二者,其实质是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朝鲜半岛的局势充满了变数。虽然2000年6月南北方的首脑会晤明显带有排除大国干预,争取自主迈向和平统一的色彩,但周边四大国(中俄日美)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对于南北方各自的内政外交仍将产生重要影响。维持半岛现状、稳住朝鲜事关我国重大的安全利益。自七十年代以来,中美和解、中韩建交和中国积极在半岛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引起朝鲜极大的不满和怨恨。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中国的战略环境日趋不利的情况下,中国没有及时采取补偿措施,并果断抓住苏联势力退出朝鲜的良机,尽力紧紧拉住朝鲜,却惧于89年事件和苏东巨变对内政的压力,眼光向内、埋头经济,外交上则"不打旗帜",以退为进,在联合国出兵伊拉克等问题上与美国全力合作,以换取美国等西方国家早日解除经济制裁,对朝鲜日益增强的离心倾向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但是,一旦朝鲜舍我而去,我安全屏蔽和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将彻底丧失。近来朝鲜外交新局面的开启已预示了这一前景。
(4)
  在统一问题上,朝鲜半岛南北方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一个统一强大的朝鲜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但近期双方的意图南辕北辙,韩国希望通过和平交往尽快完成国家统一;朝鲜更可能是希望通过促统活动本身达到摆脱经济和外交上困境的目的。就朝鲜而言,统一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符合朝鲜的现实利益,因为双方制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本身就足以构成统一较大的现实障碍,除非朝鲜甘愿被占有政治经济优势的南方所融合。在朝鲜,魅力型政治领袖、国家意识形态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融为一体的,由于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凋敝和外交孤立,在开放经济、放松社会控制与保持意识形态正确性之间如何平衡实乃决策上的两难。经济繁荣的实现必然要求改革现行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并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这很快就会发展成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权合法性的质疑。为防止社会失序,统治者又不得不隔断或限制外部思想的输入,致使统一进程时断时续。朝鲜能否实现在不失控的条件下逐步推行改革开放,或是否会出现政权突然崩溃以致统一提前实现的情况,目前尚为未知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俟半岛统一完成,中国的东边将崛起一个民族主义的中等强国;中韩之间领土问题必然会突出,韩国从其自身的地缘战略考虑,定将引入美国的势力,以抗衡中俄。
  日本在远东处于中俄两国巨大的核威慑之下。其国土狭小,无纵深,资源缺乏,四面环海,故发展日美同盟是其国家利益所在。日本此举反映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就中国而言,并不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联美制日。中美能否成为战略伙伴,主要在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冷战结束使得美苏均势造就的中国对美战略价值急剧下降。苏联解体后,美国这个仅存的超级大国不再受到制约,基于"美国特殊论"的民族意识形态、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追求国家利益的外交现实主义相结合,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肆意妄为,蛮横打压拒绝接受西方意识形态、或抗拒美国霸权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动机。在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民族和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并不总是完全重合;一般而言,当在具体的外交决策中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利益成为绝对优先的选择。由于国家权力具有相互抵销的不相容性,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美国从权力政治出发,自然地视日益崛起中的中国为潜在敌人,竭力予以遏制;因此,在当前美国视中国为其在远东地区地缘政治主要威胁和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敌人,且两国意识形态又截然对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
(5)
  美国对中日两国均心存疑虑,美日同盟的另一面是美国利用驻日美军监视和控制日本,但这是次要矛盾。日本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和前沿阵地,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日本则借重美国的力量平衡中俄两大国的影响,并积极发展海空军,保卫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海上通道能否畅通无阻关系日本的存亡。除原料供应受到天然制约外,日本经济自成体系,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十分发达。军官比例较高,素质良好,军队训练有素,一旦进入战时体制,扩军备战瞬间可以完成。日本国内近年来反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日本政府恰恰加强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足见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二者之间的分歧。
  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核心就是台湾问题。美日竭力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和之状态,意在削弱我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与我争夺海洋权益,分散我国的注意力,转移和激化矛盾,以使我处于被动、敌对和包围之中。
  在我国西南翼,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中国轻取印度。遗憾的是,我们本可以一劳永逸收复失地:即传统习惯线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被印度侵占的部分,却退回到战前的所谓"实际控制线"。印度很快又卷土重来,设置行政区,将其侵略既成事实化。中国怀仁德之心,冀以妥协退让的方式求得南部边界的安宁和两国关系的友好,但并未能换取印度同样以反映儒家思想的"互谅互让"的态度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反,印度自1962年以来,一直志在复仇,大力扩充军备,并对我国西藏怀觊觎之心。印度目前与我重开谈判,是以武力为后盾和实际占领我国领土为前提的。中国的友善之举也未赢得西方宣传工具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除了澳大利亚记者马克斯韦尔所著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作了客观的描述和评论外。西方文化中渗透着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它在国内提倡民主和宽容,在对外交往中则奉行弱肉强食的政策。实力决定利益,而利益又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国际关系中的是与非,在西方看来,根本在于是否符合它的国家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关系中理想主义最终服从于现实主义的原因所在。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太多。这种在不是胁迫之下所作的让步,即便日后想收回,都没有了法理基础。中国所作的让步多为实质性、少有权宜性,反映出自古以来中国发展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外交态势的防御性特征,而不是积极进取使国家利益延伸出去。为一时之安宁,我们不惜息事宁人,这恰恰暴露出我们对国际关系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国家间的关系充满了变数,取决于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大形势的变化。因此,这种关系的好坏永远是相对的,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如果我们片面谋求和平,这种和平可能是短暂的,是以我们失去未来主动权为代价的。1999年,我国分别与越南和俄国缔结了陆地边界条约,极不明智地对越南作出领土让步。这必然刺激越南在其后的北部湾划界和南海岛屿归属谈判中持更加强硬的立场,甚至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叶利钦领导后期内政外交上焦头烂额的俄国,我国竟然不去积极利用这段稍纵即逝的、对我极其有利的时机压俄让步,力争收回至少部分领土主权,却急于确认现状,与俄划定了东段边界的全部走向。这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与此相反,二战后,历届日本政府为收复北方四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不惜长时期维持与苏联的战争状态。结果,二战结束仅仅十一年以后(1956年),苏联为离间美日关系与日本接近,双方以共同宣言形式恢复了正常国家关系。进入九十年代,苏联分崩离析,取而代之成为国际法主体的俄罗斯实力锐减,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几近松口,日本逐步赢得主动。
(6)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苏俄为打破帝国主义列强的封锁,曾三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要放弃帝俄政府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而到了1924年建交谈判时,苏联所处的战略环境已有改善,从此再也不谈归还权益。相反,还策动外蒙独立,作为苏联远东的缓冲区。而中国当时军阀割据,南方革命政府实行"联俄"政策,苏联趁机软硬兼施,中国政府面对国内要求与苏建交的强大的舆论压力,据理力争国权,最终达成基本上平等的协定。但这一纸协定并未保证两国之间的持久和平,苏联利用中国的孱弱加紧渗透外蒙,并将其势力渗入我国新疆。这一事例说明,只要审时度势,抓住对方的弱点,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矛盾,不仅可以改变本国一时的整体战略劣势,甚至能为日后形成对己有利的战略态势奠定基础。历史的经验表明:领土问题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如为一时之安宁急于在当时达成一致,则日后不易改变;若坚持立场,双方关系也未必恶化到哪里去,局势的变化会不断创造出各种可资利用的机会。而一旦日后羽翼丰满,则极其主动。
  我国在外交上一个典型的思维逻辑就是:不能轻易得罪谁,否则就会影响周边环境,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对外强硬,则会被人指责为"中国威胁论"。照此逻辑,当今这个世界上应当风行"美国威胁论"。这种思维逻辑在实践中(对强国不敢对抗,对弱国不敢得罪)成了掩饰外交上缺乏智慧和谋略、软弱无能的一个借口,是现代的"友邦惊诧论"。它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严重挫伤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海外华人同胞的民族自尊心,炎黄子孙在摆脱西方列强的欺凌后至今已半个世纪,仍不能在世界上享有作为泱泱中华大国国民应有的尊严和自豪。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坚定地捍卫自身利益,那么就不仅不能真正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反而会被视为软弱可欺。我们所片面强调的所谓"政治解决",不过是处理国际争端的手段之一,决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在国家政治中,武力是大国政治权力的基础和解决国际争端的终极手段。因此,过分强调"政治解决"的唯一性,实际上是减少了自己的可选择方案,自缚手脚。
  外交斗争就象在对弈,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也就是说,"博弈"的当事各方相互影响、彼此斗智,而不是只有一方单方面地主动去挑战另一方,或者说,一方只能被动地接受另一方的影响。国际斗争并不是仅仅通过外交场合进行,还有诸如心理战、情报战和舆论宣传(国际公关)等。如何巧妙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要看一国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才能。反过来看,"中国威胁论"的散布者正是利用舆论手段开展针对中国的心理战,目的是使中国产生判断上的错误,裹足不前,从而使其在与我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故,中国的"不作为"在有些国家的眼里并不见得是"无威胁",而中国的"有所为",反倒可能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这完全在于我们怎么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对手的如意算盘,积极维护我国利益。
(7)
  周边环境的稳定构成一国良好的国际生存空间,然而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动态的。七十年代我国放弃对日战争索赔;五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印友好。然而,日本将我国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威胁,印度认定中国是其头号敌人。因此,我们必须反思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方略的得与失。以我国家之大,影响之巨,可使用之手段远比小国要多。一味迁就退让,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只会令我丧失威望,更使日美等强国藐视于我。现在,甚至周围的蕞尔小国都胆敢对我寻衅,这在世界大国中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中国是庞然大物,它一旦强硬,足以令人胆寒。周边小国面对强邻无非有两种选择:或交好逢迎,或结成反华同盟。对前者可取怀柔之策,对后者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故示敌以强,则敌敬畏;示敌以弱,则为敌所轻。
  中国的外交逻辑一旦被他人所洞悉,极易使我陷入被动。周边一些国家必然会在强国的支持或怂恿下,加紧侵夺我国利益。他们都会觉得中国软弱,多半会姑息让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造成既成事实,并将问题国际化,来逼中国认可。中国人忙于内政,又爱面子,到时一定会妥协。而西方国家向来以其利益为标准决定外交方针,待冲突明朗时,谁也不会翻开历史书,查看它曾于某年某月承认过中国对某一地域拥有主权,届时它将考虑的则是如何实现地区力量的均衡并从中谋取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只要有国家利益存在,公理并不能总是战胜强权。国际关系格局演化中的"博弈"恰好又体现了"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因此,我们的外交方略应当是顺势而为,以万变应万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企图将中国纳入自己的一整套游戏规则之中,而我们也一直强调遵循国际惯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我们被诱入了西方的陷阱?这是一种我们自以为主动的被动,抑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改造成了"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问题在于所谓的游戏规则是少数而不是多数国家制定的,它主要体现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斗争。因此,从政治意义上讲,我国的外交如不表现出独立的个性,而仅仅是亦步亦趋步西方的后尘,必然会引起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失望和不满,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就有丧失这些国家政治支持之虞。
  三.中国外交战略的反思
  外交战略旨在实现国家重大的长远的利益。建国后前三十年,毛泽东以战略家的雄才伟略,为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外交空间。中国在当时意识形态上的感召力和敢于抗击并战胜强权的勇气和智慧,不仅使我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威望,还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积累了雄厚的外交资源,在国际斗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但缺憾是,在经济和主权利益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究其原因:既有对于国际关系认识上的局限性,也有利益权衡上的失当。重大利(国家利益)舍小利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主权属大利,不能轻易让与,而经济利益则可以适当地让步。不过,无论哪种利益的让与,都必须确保我国在当时或一定时期内得到相应利益的补偿,即所谓利益上的"有取有予"。
(8)
  七十年代开始的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中国外交向务实方向转化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也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以实用主义指导外交实践。中美蜜月激起了中国对美国国家本性过分的幻想,对于国家安全的分析判断被严重静态化,"帝国主义"被当成了过时的概念;发展经济的急迫性逼空了在对外斗争和意识形态上应有的警惕,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被逐步"空壳化","发展主义"被奉为圭臬,片面的经济发展论成为内外工作的最高指针。这既反映了文革后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的一种自然的政策选择,更暴露出在当时的执政者中大思想家断档、无力进行意识形态创新及面对社会精神危机时的无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经济增长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考虑。在全民族"一致向钱看"的大潮中,国门的打开更增强了民族自卑心理,导致了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对西方的憧憬渐成社会时尚,相应地,"重北轻南"以及对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孙子战略"以换取经济上的实惠便有了充分的依据,中国外交的意识形态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上述背景催生了关于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流"的论断。如果说,八十年代中国利用了美苏对抗保持了超脱的战略地位和相对安全的处境,是该论断成立的一个牵强的理由,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至今的十余年仍反复坚持这一论断,则是严重漠视了新形势下国际斗争的严酷现实:美国积极重整军备,采取从经济制裁、政治颠覆到武力干涉等各种手段对变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场"新殖民主义"的十字军东征;同时,由于失去大国均势制约,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间因民族矛盾或为了争夺区域主导权频频爆发战争;再者,发展中国家在美苏均势时期保有的相对和平和发展的空间以及战略回旋余地均大大缩小,发展环境趋于恶化。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显然是十分严峻的。但正是在片面的经济发展论和和平发展主流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忧患意识严重不足,国防建设受到抑制,一些重要的国防技术的研制工作废弛,甚至在"主流论"的影响、同时又在美日等国的压力下,签署了核禁试条约,终止了我国核武器现代化的努力,因而与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就使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武力干涉和直接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大增。
  九十年代是中国外交自建国以来受挫最大的十年。面对美国的文功武吓,中国除了千篇一律地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外,几乎无所作为。及至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也未能震碎中国领导人绥靖外交的迷梦,偏安绥靖仍是中国"大国外交"不变的宗旨。其症结在于发展主义哲学对外交战略的困扰:经济发展被归结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目前外交上的挫折系经济上的不够发展所致。因此,唯一的办法是不管国际上如何风吹浪打,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一逻辑的荒谬不仅有违其口头上一贯信奉的唯物辩证法,也为国际关系史和毛泽东时代的大国外交所证明,是外交指导思想上的"闭关锁国"!
(9)
  况且,经济能否发展决定于正确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开放全面加强民族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富强起来。而政治实用主义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为此不惜掠夺式地耗用自然资源、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并不顾后果地透支生态环境。原有的民族工业体系在政治腐败、非国有化和外来资本的三重打击下逐步瓦解,社会分化加剧,失业人数日增,国民经济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陷入严重衰退。政治-法律体制改革的滞后、司法腐败和因此二者而形成的市场分割,造成商业信用的倒退和商业伦理的严重扭曲,严重恶化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劣币驱逐良币")。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目标和远大抱负,无意于管理革命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长远竞争力,而醉心于利用现有体制的不完善攫取短期的经济利益。社会的动荡更加深了人们对未来前景的忧虑,资本外逃日益严重,国内企业投资增长踯躅不前。对国家多年积累和资源的分光吃净、过度的行政分权和权力市场化改革,造成巨大的财政困难和政府的"软政权化",政府再无力量兼顾早已严重分化的各个社会利益群体,而越来越依从强势集团的意愿,从而深陷社会矛盾的核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由于政府无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以整肃腐败、调控不合理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统一国内市场以动员国内经济(1992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先生就指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其长期增长必须主要依靠内需),而港澳台资本早在九十年代初即已达到增长极限,最后只有靠大规模引进西方跨国资本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缓解眼下的政治经济困难。但西方跨国公司是为东道国市场而来,是东道国民族企业的强大敌人,与东道国政府有着权力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它们是西方强权推进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控制的重要工具。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控制本国经济,摧垮民族产业,都会努力将其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并加以控制,这与开放与否无关。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被高度抽象化和神圣化,成了一种新的迷信和话语霸权,这是"反左"的歇斯底里走到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改革开放主观目标的神圣性并不表明改革开放具体措施的必然正确性。把改革开放本身当成了目的,反映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落后和精神的贫困,也构成真正解放思想的体制障碍。中国固然可以从所谓的改革开放理论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不断挖掘出"主动性"扩大开放的理论依据,但国内经济的窘境和对西方经济越来越深的依赖,使政府在被迫扩大的经济开放中很难与西方国家周旋,达成真正的双赢。不惜一切加入世贸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表明发展主义哲学在实践中走入绝境,当局苦无治国良策而寄希望于借助外国经济势力作振兴中国经济的最后一博。不幸的是,始于1995年的中国国有企业大规模裁员,和1998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减少收入预期、增加支出预期的社会改革措施,大大降低了社会购买力和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大大增加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成本。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弱点早就洞若观火,他们利用中国的急切心理和战术上的严重失误§,成功地迫使中国为加入世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任何国家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都难免受到更发达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击。正确的对策是既要积极大胆地吸收一切有利于本民族利益的合理因素,又必须从国家权力政治的高度防止国外"软权力"对民族精神的侵蚀(甚至像法国这样的次强发达国家都对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全球化时代,西方跨国公司传播的消费主义文化与西方价值观和政治意识形态巧妙结合,在西方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战略的紧密配合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力和摧毁力,民族生存竞争空前激烈。在此情况下,民族主义是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武器。没有民族主义作为平衡器,就容易产生民族虚无主义一边倒的情况。没有建立在正确的发展战略、真正的思想解放和民族主义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必然堕入经济上的殖民化,政治及文化上的买办化,外交上的势利、偏安、绥靖,和民族精神严重衰落的危险歧途。中国外交早已失去高瞻远瞩、大气磅礴的大国雄风,而只能以"韬光养晦"、"不当头、不管闲事"来聊以自慰。国家意志如此懦弱、消沉,当主权危机降临时,不要说抵抗的实力,恐怕连反抗的意志都将大打折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因此,我们必须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充分反思我国外交以及决定这种外交思想的全部内政基础。只有这样,中国的外交才能重现辉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1-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为了本论坛以后的发展着想,我决定不再发与政治有关的帖子了。
还请各位谅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洒家有很多闪点和施主的看法一致,并也有很多一家之言。然施主所言极是啊,还是改天对樽尽饮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1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说的很好!!还是多发表这样有分量!有深度的东西吧!省得这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1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转帖几篇文章

要和平,不要战争!VVA商榷《新形势下的中国安全环境及对策》  VVA
  1. 中美较量的战场太多,台湾问题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
  2. 中国的战略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我们没有了北方的威胁。至于一些威胁,原本存在,只是我们实力上升,这些问题才变得突出。
  3. 由于苏联的解体,中美关系大有取代美苏关系的趋势,但是俄国同样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大患。
  4. 中美对峙最大的特点是战略的不对称性,VVA同意。但是中美之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无论是民间还是政策,都没有视对方是对手。成为对手是简单的,这是著名的安全两难问题。
  5. 中国的国策是不称霸,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威胁别国。主动威胁别国,就是在试图发动战争,尤其当我们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时。
  6. 周边国家害怕中国可以理解,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永远打不倒的大国,人口众多。其对中国的攻击性政策可以理解,靠着强大的美国让其放心,至于美国如何也顾不上了。远交近攻是战略法则。
  7. "中国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任何形式的战略对峙都应该回避"。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家安全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我们执行充实国家实力的经济发展优先,不表示在国家总体安全受损时不进行战略对峙,但是我们的实力弱,这是事实,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战略对峙的情况出现,以获得最大的国家安全。一切的评判标准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
  8. 现在的战争门坎太高。在中国的核战略中,正是由于美国无法承受中国少量的核攻击,才有了目前的核杠杆。现在美国准备NMD,就是试图让核杠杆失效。在美国使中国的核杠杆失效以前,中美不会发生战争。
  9. 中国的根本的利益损害是发展停滞,加入WTO就是对策。
  10. 中美之间最大的风险是对安全两难博弈的零和。我们在安全问题上的防御,就是不让美国打破零和。弱者主动打破零和,就是自杀行为,尤其当这是战略的时候。拿破仑、希特勒的失败是战略失败,不是其他。
  11. 帝国主义的本质是霸权,战争只是霸权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12. 美国将战略轰炸机布署在关岛是对中国的预防性措施,因为美国不容许有一个国家挑战其霸权。中国现在够资格了,我们强大了!美国也要防一手了!
  13. 第二论点"决策意志"问题是一个单向度思维,不客气的说是战争思维的看法。VVA完全相左,我们的政府忍辱负重!是不是牺牲中国13亿人中间的大部分人的幸福,发动战争才是合理的!极端民族主义就是原教旨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我们就和现在的印度、美国、日本等一个样!
  14. 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战争论》,决定战争的只有政治,不是经济。战略稳定的表现是政治稳定,现在的政治不稳定,由于中美的战略关系正在调整中,这种调整是由于中国的实力上升造成的!
  15. 战争动力学的基本阐述没有问题,在平衡状态下,就是安全两难博弈。核武器彻底改变战争的发生条件,核力量是发动战争的最大权重。没有两个核国家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先例,就是安全两难博弈发生零和作用,谁也无法承受损失。保持中国的核杠杆是最重要的。
  16. 战争意愿是战争动力学中最活跃的因素,美国有冷战意愿,没有战争意愿。在越战后,美国只有拥有决对的优势时才会战争。索马里的游击队也让美国佬滚蛋了,对中国没有现实的战争意志。
  17. 外交只是政治的延续。
  18. 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实力强了,弥补的时间不会很长。国防安全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国家安全观中,位于经济之后,美国也是这样的!
  19. 如菲律宾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国家战略中免谈。如果美国不支持,台湾敢挑衅大陆吗?!
  20. 周边外交的问题为何不继续使用战争思维?远交近攻就是战争思维!
  21. "不同美国对抗为最高外交纲领",因为实力使然。我们的实力已经上升到对国际环境重现洗牌的程度。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崛起一般通过战争的途径,一个大国的衰败也是如此,苏联是特例,但是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类不能自杀!我们的崛起,完全有可能不通过战争的途径,尤其是现在大家手上有核武器,何况历史上的失败也太多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拿中华民族的未来赌博!
  22. 国家的强弱在于综合实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人民战争就是国民精神和国家意志,可是这是防御战争,不是用于冲动的利益战争!
  23. VVA反对毫无根据理由的没有进行战略计算的看法!
  24. VVA对现行国家战略细节有看法,但是基本战略完全认同。
  25. 我们要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富强之路,我们要走符合人类基本伦理的发展道路!
  26. 要民族主义,不要极端民族主义!要理智,不要冲动!要合理的计算,不要似是而非的表面推理。要利益,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天神天
台湾始终是个变数,无论对于谁而言,要想对其定性,都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目前两岸情势分析而言,总体还是对华有利的。我从来不认为中国没有能力解放台湾,但是台湾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单一台湾本身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应付由于美国构筑的所谓岛链防御体系破损后,产生的种种变化。我们也必须面对由于战争造成的中国出口贸易和相关经济的严重影响问题。台湾再差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将这么个世界经济较发达地区扼杀,还要负担之后的建设问题,是不智;倾举国之兵与国家亲胞决战于海,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无数家庭化作烟灭,是不仁;不顾中国13亿人民衣食所需,将举国财力投入这个战争黑洞,是不义。如此种种,难道还不能说明我们的举步为艰吗?
从战略应对上,我们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台湾经济的逐渐衰退,因而未来台湾问题即使发生对抗也对我们有利。不得不提到费边式大战略的互相抵消作用,这种实力的抵销从根本上受益的仍旧是大陆。只要美国的军事最高层脑子不会过热,也可以分析到如果美国介入台海决战对于美国的世界地位将会有多么严重的负面效果。如大多数美国军事家分析的:要面对一个兵源如此充分,且如此遥远的国家动武实在是美国的灾难。美军的东亚总体战略是趋于进攻姿态的战略防御,因此相对威慑和干扰是可能的,主动出击是绝不明智的。可以预计,将战场放在中国,美国所遭受的打击将是自二战以来最惨痛的损失。
台湾,可以称为兵家争地。其地理环境如果被用作军事用途,对于中国的国家防御体系是有莫大作用的。在台湾回归问题上,还是应该认真的考虑如何真正的削弱对手,使敌人内部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就这一点而言,更需要一个英明睿智的政治家,而不仅仅是军事家。

关于中国为什么不建航母之我见    天神天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军事开支方面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不如现在穷困潦倒的俄罗斯。可见中共对于国际形式的评价和国家的战略重心并不在我们所关心的话题中。类似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大型远洋作战的舰艇对于现实意义上的中国国防意义不大。中国是海洋领土非常广阔的国家,我们拥有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领土。出于捍卫国家主权等因素考虑,国家在海军建设上是始终不遗余力的。但是,这个强化只是简单的放在了防卫基础上。从国际形式看,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旧没有改变,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进行着国家建设,从而基本确定了国际局势的发展方向:在50年中不可能发生世界范围的战争。出于这些方面考虑在类似的海上攻击性舰艇的配置上就肯定会被消减。原因如下:
1、航空母舰的造价昂贵,单纯购买也有很多不利因素。而且一艘航母的战斗力不代表一艘航母那么简单,还要包括配合作战编队舰只、自卫导弹、高性能的战斗机,全方位导航和海军特种作战的军事卫星(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乐观)
2、航空母舰的实际价值低。今天的中国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和美国争夺海上利益,至多在捍卫领土和保障海上安全作出必要反应。就这一点而言,根本不需要航母的威慑力。毕竟东盟的实力有限,相对强大的印度又远在印度洋且还要受到美国的牵制,并且捍卫印度洋利益才是他们的主题。更何况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互相倚靠的(就我所知,越南的外贸出口80%是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此配备航母就好像杀鸡用青龙刀一样,大材小用。
3、发展远距离武器,特别是毁灭性杀伤武器效率更佳。新世纪的战争已经逐步表现出其新的特性。高杀伤性,高准确性,甚至是空前的威慑力的武器对于防守的意义远远超过一艘航母甚至一个舰队的作用。如果今天的中国拥有毁灭地球的远程武器,试想一下有哪个国家有胆量来试验中国的耐心呢?二战中的日本若比美国提前拥有原子武器,是不是结局会有转变呢?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把力气和钱放在杀伤性武器的研究上。
4、中国经济发展资金紧缺,如果在一个用途并不大的领域过多投资,其结果会比海南国投的结局好吗?
我知道论坛里所有的朋友都是非常关心中国海军建设的,其实群狼战术更符合中国海战的实际需要。一个配备上百艘导弹快艇的海军部队相对的价格便宜、维护简单。还有我军优良的弹道武器作保障,当是万无一失的。

关于懦弱斥责的回敬兼杂谈民主问题      天神天
无可否认,中国这个社会对人的认同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反正你不肯冒险强硬就一定是懦弱胆小。可这世界真的就只有黑色和白色吗?难道说就一定不能有色彩缤份吗?
我反复强调,克制是因为时机未到;克制是因为条件不足;克制是因为代价太大。可如今我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论坛的诸多朋友,老是喜欢断章取义的曲解我们的本意,甚至曲解中国的历史。
清政府真是因为懦弱而灭亡的吗?不错,他们是懦弱,可是为什么懦弱呢?国无可战自兵,库无可充之银。拿什么来抵御敌人的呢?中国从来就不是个软弱的国家,中国历代王朝灭亡的祸根实则都埋在了最强盛时期。清朝的乾隆盛世、唐朝的开元盛世注定了其结局的悲凉,那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可以光看一个表面,说清朝就是太软,就是太懦弱。乾隆以天朝大国自居,光侵略战争就打了一百多场;他封禁海关,将康熙朝开放的通商港口全部取消。视外族为蛮夷,处处对人俯视,请问这样的国家能够长久吗?可晚清不以此为戒,闭关锁国,以为单凭一点洋人的武器就能打败洋人,一旦失败又逃之夭夭,这样的朝代能不亡吗?
再看看毛泽东。其一生的政治手段、军事手段何处不体现着他的理性判断和对客观实际的尊重。红军为什么不打长沙而选择钻进农村?想来诸位一定会象那些所谓共产国际的专家一样批评他葬送革命的前途,因为对各位而言只有前进和大兵团作战才是可取的,其他路线都是应该被冠为投敌、卖国、无能的。红军怎么可以长征呢?象土匪一样躲来躲去,象什么样子,应该象诸位宁为玉碎不求瓦全,死也死的壮烈!呵呵,多么偏激又多么可悲的逻辑啊。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毛泽东的对于美国的态度气势本质上始终是希望合作的,恰恰是美国人自己报有敌视的态度。尼克松访华,多年足不出户的毛泽东欣喜若狂且亲自会见,可见他是多么希望将中国带入国际共同舞台,多么希望和美国友好合作。也许,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有着反华思潮。但,那么轻易的提起对抗,将前人努力营造的中美关系基础毁去,大家不觉得可惜吗?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但是人民这个概念本就是模糊的广义概念。对于驾驭如此这样的人口大国,单纯的人民意志有用吗?康熙给后世的祖训是:国家大权只可系于一人之手,绝不可旁落。所表达的涵义就在于此,这就是中国国情,也是大家应该共同理解的立国之本。人数如此之多,片面要求民主,其结果就是一盘散沙。现时代的中国,可以更进一步的要求适当的民主,但仍旧应该以集中为主,否则国必不国。
我们的国家成就过伟大功业,可历史上闹的笑话也不少。随着国力日渐强大,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有征服的欲望。有目标是可喜的,但是决不是狂想,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兵是一种工具,应用的前提是我们的基础是否牢固。用的好可以名扬天下,使国家更强.用坏了也可能毁身灭国,成千古罪人!

中国实力的思考      天神天
我不想否认建国50余年国家取得的进步,以及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客观的讲,中国确实是个潜在的未来的经济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有3-5亿农民转变成为工人,100万以上人口的中型城市将以每年120座以上速度建设,这些都是可以令每一个中国人欣喜自豪的明天。
但是,今天的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低下,农民收入低,且贫困人口占国家人口总数近四分之一,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和。中国的资源问题,特别是近10年来的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国民教育水平低下,在高等科技上的投入有限,且效率不高,从而加剧了国家综合发展的恶性循环。中国在军事能力方面,较多的延续了前苏联的发展模式,武器装备总体水平不高。军事建设上较为保守,国家的国防人才培养仍旧存在较大弊端,这其中还包括高级将领任命的裙带问题。当然,中国士兵的总体作战能力仍旧是世界一流的,在防卫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旧是东亚,甚至整个世界一流的国家。不过,正是由于中国军事发展主导思想是防守。因此,在远距离作战方面有着先天的弱势。中国的对外经济领域仍旧很单一,本身还没有形成新的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热点。将这些客观因素综合起来看,中国的总体实力至少目前看,只能处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一下的层面。当然,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发展的明天足以使我们傲视群雄。
最后,我想提醒坛子里的每一位,恃文者亡,恃武者灭,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总结,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告诫!国防建设上当然要不遗余力,但是任何时候都该清醒的认识局势,不要自视过高。
………………………………………………………………………………………………
这些文章都写在1999-2000年,可能有些东西已经陈腐不堪,且其中大多数为临屏急作,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1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吹笛拜读  精典之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大家都是政治人,為啥不能談政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不错!!看不清自己的缺陷就是灭亡的开始,孔明就这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7 09:5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2-12-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无言
    许多话想说却又不想说出来
    或许,做个百年后的中国人才会自豪与轻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6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发这样的文章,论坛才会有前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那就建立一个政治论坛不好吗?
    什么叫商女不知亡国恨  犹唱玉树后庭花???你怎么比的啊??!!
    照你这么说  那就不用开这个网站了  古代文学是前人的遗产  这没有错吧?
    诗词里不但有杜甫  总还有柳永和李清照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这里的政治太少了
    因为实行书报检查制度
    这里有太多的美好和个人的情绪
    因为这里的氛围就是这样
    对联则更是歌舞升平意境万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好象是在上政治课。偶无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国事民忧,说的好
    和平是美好的
    感觉太好了就会失去警惕性
    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6-1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推荐]

    说得好,我现在才看到,顶一下,现在的人就是政治敏感性太弱了,我不知8X年后出生的人还能否有这样思想的深度~~~~~~
    fdgd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5-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14:58 , Processed in 0.0953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