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2|回复: 9
收起左侧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空谷清音在 2005/05/05 10:39pm 第 1 次编辑]

  
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诗歌是浪漫艺术的顶点,已将所有的外在形式尽去,而化为直达心灵的理念。它作为个体性而又纯粹的艺术形式所展现的往往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个体与全体的对立,瞬间与永恒的对立。悲剧意识孕育其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典诗词中千古流传的佳句,或而沉郁苍凉,或而温婉凄恻,甚至是清旷净阔的都多少有些悲。诚然在生活中没人会去追求“沉郁苍凉”。但在艺术中就视其为美。诗人并不刻意追求,相反,悲剧意识本就孕育其中。他本身就是作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通过艺术的镜相表现出来。所以诗人在生活中往往有些不幸。常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耳熟能详的陈子昂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典型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以个体为基点,对立映衬于古人来者,天上地下的苍茫全体之中。轰然而至的巨大悲剧感,谁不动容?也惟有怆然而涕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中,诗人以诗词来宣泄,求以解脱。或郁得放如东坡,或郁不得放如稼轩等等。在出入间往往有如下三种类型:凭栏客----入,空谷清音----出,觉有情----亦出亦入,非出非入。
在唐宋时代,凭栏客比比皆是。大凡仕途坎坷,身世苍凉,山河破碎而又入世心切的皆属此类。此类诗词大多一路悲到底,给人沉痛苍凉之感。如张舜民的《卖花声》:“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仕途坎坷凭栏望,夕阳红尽是长安。文如其人,诗词亦是性情的一种镜相。诗人借此凭栏而吐。凭栏即是入世心切。凭栏多望眼,望眼多凭栏。凭栏客的悲剧之处正在于,望而不及,不及而望。真及了又何须望?多少栏杆多少客,几多欢哀几多诗。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终落得个“怒发冲冠凭栏处”。稼轩纵横驰骋,登亭赏心,尽吐:“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最终还是后主一言以蔽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彻底将“入”之悲定性了。
尘叶翻飞久了,总有出尘之想。“空谷清音起,高歌谁与和。”看破红尘之辈,纷纷想着出世。曲高和寡,尘世无可留恋。于是呼:“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句破空而至。其背后的寂寥与苍凉,更值得玩味。青山相引,对月邀觞,皆世无知音之悲。太白是与天地化一,登山访仙去了。多少还有个寄托。但如稼轩晚年虽有出世之想,骨子里却仍存入世之念,则更是悲上加悲。词作中的悲剧意识就更强烈了。一首贺新郎道尽其中真味,“甚矣我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入世之悲。“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看似一笑,实则沉郁之至。尘世既无令公喜之物,不如出世。于是呼,如太白一般青山相引:“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而心中仍不忘却尘世,非要:“回首叫云飞风起。”想来还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既已引青山为友,何故还要恨古人不见?可见这青山之“出”还是虚的。巨大的反差,艺术悲剧感更甚。沉郁顿挫。稼轩对今人早已不报希望(知我者,二三子),单恨古人不见其狂,这狂又是何等的苍凉。一如古人一般,将个人与整个时代对立开,形成我独醒,我独清的寂寥。这样的“出”,这样的“空谷清音”实在是比“凭栏客”更沉痛。如此力透纸背之作,正是因为深刻的悲剧意识。身在红尘谁得免?终老山林空一笑。“出”,哪来的“出”?纵是清旷如东坡者亦是:“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人若真做到亦出亦入非出非入的,那才真是一种境界。有情而不离世间,觉而出尘。可惜诗人多不幸,出语多沧桑。真亦出亦入的诗作,多为禅诗或偈诗。在至情的诗词中几不可见。诗人皆多愁善感,而见空见色,出入与化的作品之稀更反衬出诗歌巨大的悲剧意识。思来想去,还只有一个陶渊明。稼轩一心想“出”,长短句中提及渊明之处不下数十次。可惜仍是有所“执”,无法入此空阔境界。反倒成就了词坛之龙,沉郁顿挫的豪放词章。渊明之境千古罕匹。其人其诗愈是卓然不群,愈是出入自由,也就愈显诗词总体悲剧意识之烈。《饮酒》最能体现其亦出亦入,非出非入的心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远一偏,依旧是在人境,在乎出入之间。后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若改为“望南山”则气韵索然。望即是求。无论是凭栏客“入”之望,还是空谷音“出”之望。皆有所“执”,惟有“见”颇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更符合真谛不可说,可说即俗谛之佛理。在世之人,如何能跳脱这红尘之外?诗人多是至情之人,执的后果即是悲。无论是:“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还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都不太畅怀。入也好,出也罢,自古诗人多坎坷,语不惊人誓不休。出入自由如渊明者又有几人?真有情而觉,活得畅逸的,又何须借诗咏怀?
诗词之美,正在于悲情之美。艺术上悲剧意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艺术共鸣之共相。非以求之,实则感之。是悲剧就有落差,就有反思,就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作为个体的诗人,以诗词为形式,探索与表达的是全体的价值,这在哲学上本就是一种不完满之美。个体不可能在排除个体本身而将全体作为对象。但艺术上可以,巨大的反思落差,强烈的现实悲剧感,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渲染出来,给人的也必是震人心魄的价值共鸣。
应江兄之邀,也交差来了。
学养尚浅,添些气氛,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6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觉弟此篇,谈诗词中的悲情之美,并引出三种类型的心范:入、出和亦出亦入、非出非入。 他是想努力在诗词与心范之间找到联系点。好的诗词,总是带有浓厚的文化内蕴,是包含思考化、抽象化、哲理化情感。凡七情入诗,皆表现为美。重视情感之美,是诗词的一大特点。估且叫它为情美吧。离开了人与物的交通、互感之情,就不能理解诗词中的这种情景交融的现象。
fdgd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5-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对于一个外行 暂时看着有点费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看法精到。只是诗词还有其另外一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7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多谢马哥点评。诗词一道,小弟学浅,甚愧。日后还当向铁马,子矜兄多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支持一下,呵呵~~回帖是一种美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多是小我顾影。有忧国忧民者,亦发其表,述其行。很少触及精神层面。所以中国人搞不出真正的悲剧。这不是我的话,是我拿来的。也许我们用我们的尺子量一下希腊戏剧,会发现没有一个悲剧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9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果然是精品啊 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五一笔会]古典诗词中的悲剧意识

悲剧总是更多比喜剧带来更多的伤感,或许更应该说人的潜意识就是孤独的,或大或小,悲词总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些优雅的伤感,如李清照的“瑞脑销金兽”更是那望穿烟雾的一咏三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14:51 , Processed in 0.0806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