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8|回复: 2
收起左侧

[原创]我读《红楼梦》中柳絮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铁马云雕在 2005/12/26 05:10pm 第 3 次编辑]


         我读《红楼梦》中柳絮词
     人生有几大主题,其中对生死聚散的思考,就是自古至今哲人的共同命题。凡柳絮、落花、败叶,枯草、残阳、归路,都化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中国人对归路的思考很有意思,不同于西方人。就拿《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来说,就表达了对风飘残柳、落红遍地的终极思考。
   先说说史湘云的,她写的是一首《如梦令》。“岂是绣绒才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史湘云这个人命苦呀,她是孤儿,跟在叔婶后面过,每天做女红要到深夜,也是看人脸色过日子的。我来说说这首词,“岂是绣绒才吐”,这是说春光尚在。绣绒,是讲柳絮状态。这一句是说柳絮因残而离开枝头。所以说岂是绣绒残吐,残败的柳絮,飘飘浮扬,像什么呢?她说,像香雾。飞絮蒙蒙之态如雾,可能是隔帘远眺,因而观之如雾。所以后面写“卷起半帘香雾”也有道理。
   “拈”,是轻轻的用手指捏拿。眼中之絮,犹如心中之雾。心中之雾无从名状,故借絮而喻之。此时眼前的柳絮已被作者拟人化了,成为心的物象。诗中的意象并非自然的物象。风花雪月入诗,并非作者真的见了这些景,而是要借这些景的物象来比喻心中的想法。心中的想法,无迹无形,如何表达出来,就必须借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来比拟。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表面上是写纤手拈来柳絮,其实是写拈住柳絮,留住春光。最后一句就点了题,“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拈住柳絮,莫放春光。换言之,如果说能留住春光,燕鹃也会妒忌。结合湘云的命运来谈,她是孤儿,有寄人篱下的凄楚。残絮离枝,半帘香雾。犹如她的命运,佳人薄命,飘泊无根。她想拈住春光,莫放春去。又恐鹃啼燕妒。拈絮、惜絮、留絮,犹如拈春、惜春、留春。她也是芳年佳人,可又有谁来关心她的终身大事?封建社会的女子,爱情和婚姻可以说是决定她们终身的大事,女怕嫁错郎,她当然也会考虑她的婚事。然而,她的心事是没有人去管的。黛玉也曾因为她有金麒麟而妒忌她。因为,她是史老太的亲人。这首词,写了一种想留春光而又终于无奈的心绪。
   在词中,写“春且住”的很多。“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摸鱼儿》中的句子。史湘云就是借柳絮表达了这样一种拈留春光又恐妒的心境。
   我们再来看第二首《南柯子》,这是贾探春写的上半片,贾宝玉写的下半片,全词是这样的,“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贾探春)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贾宝玉)
   这上半片的几个副词讲得很明白,空挂、徒垂、也难、一任。探春后来是远嫁不归的,空挂念、徒垂念。“红楼十二曲”中写到探春的就用了这样的句子“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这四句真实的表达了探春远嫁不归之人的心境。真是文如其命呀。我们读这首词时,读到空挂、徒垂、难绾、难羁、各分离,眼前总会浮现电视剧上探春远嫁辞别亲人的情景。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常常用暗喻法。《红楼梦》中人物写的诗词,往往暗喻着她们的命运。这使得《红楼梦》小说读后有种意犹未尽、余味萦绕的审美趣味。仿佛是读了一首意境蕴藉的长诗。
   再来看贾宝玉写的下半片,“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贾宝玉)我们先来看几个关键词,是什么“落去”呀,是什么“飞来”呀?落去的是枝头“柳絮”,飞来的是心头“春梦”。所以宝玉说,“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什么是“晚芳时”呀?柳絮离枝、风雨葬花、“莺愁蝶倦”之时也。什么是“隔年期”呀?这是讲要得柳絮重现,须要隔年重生。此犹如“柳絮已晚芳,重生盼明春”之境。林黛玉在《葬花吟》中有一句“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与这儿的“纵是明春再见”有可比较之处。“明年花发”与“明春再见”,都是盼花重生、更期来春。贾宝玉这个人有种人生终极关怀的宗教情结,他对于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非常关注。他对着花草鸟虫的自言自语,其实就是他对生命归路的思悟。他对整个社会利碌场的失望、对生命美好的眷念,鲁迅评之“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下片词就讲了贾宝玉的“柳絮离枝,芳魂飞来,柳芽重发,自知何时”的心境。
   接下来看第三首柳絮词,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全词的内容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一首词意思好懂,要深入的体味其中的意境,还有必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百花洲”,位于姑苏山上,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苏州府志》记载:五代时,胥门城墙由土筑改为砖砌。南宋绍兴十四年,知府王唤建姑苏馆于胥门南侧,并于城上筑姑苏台,台下为百花洲,洲东有射圃。建筑之雄丽,为“三吴之冠”。现在的苏州仍有百花洲公园和百花洲巷。
   “燕子楼”,是唐朝徐州太守张愔为其宠妾关盼盼修建的。因为楼前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有柳树,每年春天,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柳树间飞过,故名燕子楼。
   “逐队成逑”,“逑”,《诗经》上有“君子好逑”,“逑”是配偶之意。“球”与“逑”双关语。“缱绻”,读音为“浅犬”,缠绵难分之意。
   “嫁与东风”,唐李贺有诗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东风,在诗词中常比喻为恶势力。陆游的钗头凤词中“人情薄,东风恶”即是如此。第四首薛宝琴的柳絮词中也写了“东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飘泊亦如人命薄”,这儿的命薄,颇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三教合一。有人戏言一老太婆,初嫁愚汉,叹道“我就是这个命呀!”,天命之说乃是道家的说法;她生个坏儿子,叹道“这是我上辈子作了什么蘖呀!”作蘖是佛家之说;儿子犯罪被斩,她又叹道“不能让我绝子绝孙呀!”绝子绝孙是儒家之大忌,这又是儒家的观念。林黛玉将自已的“飘泊”遭遇归结为“命薄”,是有中国特色的。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一句很值得玩味。其一,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因此她自喻为“草木之人”。其二,借柳絮之白色,喻草木之人因悲愁青春老去。两相巧妙对照。
   “凭尔去,忍俺留”,是什么“去”了?是什么“留”下?东风遣得柳絮去,韵华逝尽枯枝留。宝玉的出走不归,黛玉的泪逝而尽。这是曹原佚稿中的意思。
   接下来读第四首柳絮词,是薛宝琴写的《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一首写得飞逸灵空,非常的好读。“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这儿的汉宛和隋堤,都是指的地名。汉宛,是指汉代皇家园林。汉宛的曲江池种有很杨柳,柳树排列如衙,故曰柳衙。但它的规模远不如隋堤,所以说“有限”。隋堤,隋炀帝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的堤上,种植柳树,谓之隋堤。薛宝琴写的《怀古绝句十首》之“广陵怀古”有诗句“隋堤风景近如何?”江都的那个堤,前一阵我去过,如今是南水北调的龙头。江泽民的爷爷的墓还葬在那堤上,颇具隋堤烟柳的古意。不过,要真说杨柳烟然的,还要数扬州瘦西湖的柳树。柳树被命名为扬州的市树。
   “明月梨花一梦”,有的版本写为“明月梅花一梦”。梅花一梦,有人释为典故。古代有一个叫赵师雄的人在梅树下做了一个梦,醒来看“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宋刘翰有《种梅》诗云“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元萨都剌诗曰:“今日归来如昨梦,自锄明月种梅花”。这些参考着读读,增加些趣味。也不宜过于拘泥深究。也有的说宝琴后来嫁给梅翰林之子,故用“梅花”和“香雪”字眼隐指。
   “三春事业付东风”,刘心武把“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与“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联系起来,认为“三春”大有寓意。他认为这个“三春”,是指三年之后,也就是说第四个春天出现了大事件“弘皙逆案”。也有人说“三春”是指元春、迎春、探春。我作为一般的读者,也不想过于深究考证。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落红,喻春去。香雪,喻柳絮。帘栊,喻闺中人。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这一句可参考苏轼的《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来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常常以折柳来喻离情。“离人恨重”也是小说中对薛宝琴命运的写照。她是被列入红楼副册薄命司的,婚订得早,寡守得也早。
   第五首柳絮词是薛宝钗写的《临江仙》,《红楼梦》说,“宝钗笑道,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词的内容是“白玉堂前风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写得好,读来解气。分析其妙处很多。其一,用了对比的手法。一种人是“随逝水、委芳尘”,另一种人是“任他随聚随分”“终不改”,因为第二种人有“风解舞、卷均匀”“借风力、上青云”的本领。有人说第一种人是黛玉型的,第二种人是宝钗型的。
   我想,诗词鉴赏,是用审美的眼光看生活。人活在什么样的心境中?这是由自已选择的。我读诗词,只是把它看成是如同下棋、钓鱼一样的陶冶情操,并不作工具之用。很多事,难以对错而论。但可以是否是最佳选择来论。没有“对错”,只有“更好”。如果说心情是飞鸟,你就要给它栖息的枝。只有“追求更好”,你才会去决择。如果要“深究对错”,你就会迷惘。因为对错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相对于“深究对错”,“追求更好”是务实派;相对于“追求更好”,“深究对错”是理想派。
   黛玉和宝钗,谁对谁错?很难一概而论,我只能说哪一种状况下黛玉更好一点,哪一种状况下宝钗更好一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红楼梦》中柳絮词

老师一番阐述,学习了。还有生活哲理的一番结论,更让我心服。继续细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读《红楼梦》中柳絮词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18:04 , Processed in 0.0725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