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院•禅机•禅语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吴同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吟咏的是佛家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隐含的是空门禅悦奥妙的顿悟:从晨游山寺起笔而以赞美超脱作结,写景抒情之外,另有其意。读者可以从平易中渐入胜境,从而体味其理趣。全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幽远,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之时,正值旭日东升,阳光普照。“高林”一词既有破山丛林之景,亦寓兴福寺众高僧荟萃之意,一显一隐,颇有深意;而“阳光”与“佛光”,一实一虚,已蕴禅机。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林小径,步入那幽静肃穆的后禅院, 眼见得僧人们唱经礼佛之圣地,静极,净极,幽极,美极,如临仙界,似适天庭,不觉心旷神怡,大有忘俗超凡之悦 。举目顾盼,寺后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正自由欢快地飞翔鸣唱;院前清潭倒映着山寺众相,澄清空灵,令人杂念顿消,因而又是一悟;如鸟之自由,似潭之洁净,这不是那些想六根清净、 超凡脱俗的僧人们所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么?常建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但直到大历中(766— 779),也就是四十年以后,才做了盱眙县(今属江苏)县尉。触景生情,诗人自然而然地“悟”出“王孙自可留” 的禅机,因而精神极为愉悦。 这时自然界和人世间一切声响全寂灭了,只有钟磬鼓钹之声不绝于耳, 似要引导人们进入到那纯净怡悦的佛国去,以摆脱尘世间的种种扰挠。 可以推想,官场失意,仕途维艰,无意上爬而有心隐居的常建登山入寺后定然悟觉。无怪乎后来诗人招王昌龄等同隐,莫不是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点通了他?
全诗分析到此,有必要再玩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妙处。据说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一联,然“欲效其诗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 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欧公的体会,生动地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有令人如临其境之妙,而在于它能够唤起身临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尔“曲径”一联难在造意,贵在造意。 必须指出,这首诗的佳句妙语不止一处,全诗字字珠玑,句句溢彩,已为诗家们所认同。唐代诗人殷璠就认为“山光”一联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是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则点评此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可谓精彩中肯之至 。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求神似而不务形同,且多含比兴,重在达意,由入禅院而悟禅机,因悟禅机而吐禅语,已给读者可意会而难言传之感,故尔不妙胜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