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4|回复: 4
收起左侧

[讨论]浅谈董卓之乱前的袁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2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袁绍,多数人都会想起三国演义里火烧乌巢的故事。自然,官渡之战袁绍是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战败了(尽管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以前的一些所作所为。  
  袁绍,字本初,汝南阳人,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权倾天下(《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据《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一书记载,西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以司徒行宰相职,《后汉书·袁绍列传》里也提到过他的祖父和父亲俱为公卿。可见,袁绍的家庭出身是有优势的。
    在历史上,东汉政府的一大特征就是靠地方豪强的支持,尤其是汉末,这一情形尤其明显。在这个时期,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的出身,已经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政治基础。再加上“绍有姿貌威荣,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他自己的折节下士,又聚集了一批人才在身边,其中甚至包括出身官宦,后来成为一代枭雄的曹操,这些人也是他以后起兵的雄厚资本。针对这个情况,他的从弟袁术袁公路就曾经说过“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这句话虽然是气话,但是确实是抓住了袁绍的一个弱点,----他是袁逢的庶子,非嫡出!汉代社会,对嫡长子问题是相当重视的,袁绍能以一个庶子的身份使袁术(当然是袁氏的嫡子)嫉妒到破口大骂的程度,就不能不说是自身的才能使然了。
   当然,袁绍的政敌们不会忽略他这个优势中的不足,袁绍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处处注意,采用了一个很好的策略:扬长避短。
   当时有一个叫许劭的名士,是袁绍的同乡,与许靖同为“月旦评”的主持人(详见《后汉书·许邵传》)袁绍曾经出门回家时拒绝门客相送迎,说“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即许劭)见。”“遂单车归家”(《后汉书·许邵传》)这是他“藏拙”的典型事例之一,避免纨绔子弟这一不利于他的称号。仅仅避免还不行,还要“养名”---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东汉政府和西汉一样,标榜以孝治天下《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引用《英雄记》的话说,“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有冢庐六年。”现在看来,此举虽有做秀的嫌疑,却实在是“养名”的有效手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当袁母“归葬汝南时,与会者三万人”(皇甫谧《逸士传》)。
   作为汉末豪强大族的一个年轻代表,袁绍还具有一种游侠气质。(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能“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一救时难而济同类``````”(语出荀悦《汉纪》)累世公卿,这节下士,能救时难而济同类,兼有这些特征,袁绍已经隐有一代英主之气。
   说袁绍有游侠气质,是因为他早年的所作所为并不像后来那样优柔寡断,虽然有一点刚愎自用的痕迹,但总体说来还是一个敢做敢为的大丈夫。在十常侍之乱时,他就因为“阴养死士”而受到太傅袁隗与中常侍赵忠的指责(详见《后汉书·袁绍传》),但是“绍终不改”,后来也果然是他领导了诛宦运动。在当时人看来,反对宦官是主流(董卓也是借此机会进的京)所以,他的游侠气质成就了他的正面形象。这一次成功,也为他成为讨董卓的关东军首领提供了实际经验.
   但是,袁绍毕竟不是曹操,他虽然在官渡之战他一直占据河北,是最有实力的一支武装力量。但他在董卓之乱时的表现却并不是十全十美。虽然当董卓决定废立皇帝时,“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见《献帝春秋》)。这是他站在世家大族的角度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出奔冀州与董卓的凉州军事集团决裂。但是反观董卓,他虽然拥有号称精锐的凉州军,但是“也不得不与站在他对立面的游侠豪杰妥协”(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本文前面提到过,袁绍既是地方豪强又是游侠,那么,董卓这一时期妥协的对象很有可能就是以袁绍为代表的这些人,能让残暴一时的董卓妥协,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时期袁绍集团实力的强大,“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董卓)之有也”(《后汉书·袁绍传》)。袁绍振臂一呼,关东地区就有脱离董卓统治的可能(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袁绍没有理由不把握这个能争取民心的机会。诛灭宦官以后,董卓进京,窃取了胜利果实,这已经让袁绍很不满,随后,双方矛盾激化,袁绍出奔冀州,在京里,董卓就准备动手除掉袁绍,此时,袁绍在结交的好友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没有让董卓先发制人,反而还授予袁绍官职,为袁绍准备起兵,发展力量提供了时间和合法的理由。这是在袁董两大政治集团交锋中一个巨大的胜利!可以说,袁绍在这个时期的间谍战是成功的,结交的名士能成功地被董卓接受,相信,从而使自己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这就是袁绍成功的又一大关键,搞间谍战。
   这一期间双方相对平静,直到“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终于取得了先发制人的优势。此时的董卓,偏偏又犯了致命的错误,“董卓闻绍起山东,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 (《后汉书·袁绍传》)。这样一来,不仅是袁绍,更激起天下豪强的不满,“是时,豪杰既多附招,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后汉书·袁绍传》)。等于是董卓帮助袁绍竖起了反对自己的大旗,是各路军阀起兵有了借口,遂有了后来的关东军。暂且不管各路军对起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既然是以报袁氏家族的仇为名,自然要找一个名义上的首领,这个首领当然是原氏的最好,由于袁绍时首先举起反董卓的义旗,也由于他实际上是三国初期实力最大的军阀。他成为了关东军的首领也是理所当然的。总体上来看,前期的袁绍并不像大多数人想像的那么无能,起码在与董卓集团的交锋中他并没有处于不利的地位,个人的某些政治手段还是相当成功的。之所以在三国演义里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恐怕还是因为遇见了在才华和政治手段上都远远胜于他的曹操的缘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浅谈董卓之乱前的袁绍

呵呵,小小的讨论了一下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一钱不值的河北军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2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浅谈董卓之乱前的袁绍

谈得不错:)
以我浅薄的见识,对三国基本无从谈起,汗。。。。。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况人外有人,袁绍的败势也是难免的结局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浅谈董卓之乱前的袁绍

呵呵,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否则如果没有曹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浅谈董卓之乱前的袁绍

如果能假设,,,,,天下是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05:28 , Processed in 0.0717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