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5|回复: 2
收起左侧

式微,式微,义不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签:文学/原创 古典小说 还休
                                图:转载

   “仁”“义”是先秦儒家伦理学最重要的范畴,并以“仁”和“义”为个人修身的至德要道。《论语》云:“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把“义”作为人的立身之本。“义”是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这种道德准则在古时一度被人们奉为信仰,备受推崇。在必要的情况下,“义”的价值甚至重于人的生命,这,就是所谓的“舍生取义”了。

   《喻世明言》卷七《羊角哀舍命全交》就是一个非常撼动人心的“舍生取义”的故事:左伯桃以死成全羊角哀的求仕之志,而羊角哀则以死助伯桃斗荆轲。伯桃无疑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在生存困境中,他把生存的机会给了羊角哀,自己却活活冻死饿死。其理由是: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看似合理又实利,其实,一切皆是大义使然。后来羊角哀到楚之后,果受元王重用。应该说,伯桃死有所值了。

    伯桃在阴间为荆轲所欺,屡求角哀移其墓址。然而,角哀为助伯桃斗荆轲,竟自刎而死。角哀之仕是伯桃用生命换来的,是伯桃求死的价值所在。齐国治天下是伯桃平生之志,他以死而全的并非是角哀的“显宦”之荣,他全的无非是角哀以其过人的才学助贤君治国安邦。而角哀未尽一日臣子之事,未谋一件天下之事,便自刎而死,伯桃算是白白丢了一条性命。角哀之“义”便有愚“义”之嫌了。

    儒家精神的核心是“仁”,“义”通常是实现“仁”的方式,而“仁”是“义”之本,儒家通常把“仁”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所以,不管是大“义”还是愚“义”,只要是符合儒家“仁”道,就都是“义”了。伯桃和角哀的舍身取“义”因此而得以广为传诵,流名万古。

    儒家的“义”固然为世人推崇,无奈,“义”却长期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世界里。一个国家的国君可以向被统治者宣扬“义”,提倡“义”,甚至是鼓吹“义”。然而一旦涉及政治,论及齐国治天下,仍然是道家的权谋之术。儒家理念的“义”到了道家的权术那里就变成了笼络人心的手段——以“义”获“利”。

    同样是《喻世明言》里作者所认同的“义”,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所表现出来的“义”就不一样,它走的是道家的权术之路。葛令公有一宠妾弄珠儿,生得花容月貌,明艳动人。葛令公宠之甚之,日则专侍侧,夜则专房。后被其手下虎将申徒泰无意窥见,惊为天人,私心里甚是恋慕。葛令公深知其意,却并不怪罪,反而待之越厚。申感激在心,报之更忠。后申立有战功,葛令公不顾弄珠儿哭求将其赠与申为妻。当下里皆大欢喜。葛令公成就了重贤轻色之政声,收获了报之以忠之军心,岂不畅意?申徒泰不仅抱得美人归,还升了官发了财,岂不欢喜?至于弄珠儿,成婚之日,小说中如是写道:……当晚就在西房安置,夫妻欢喜,自不必说。所谓的“夫妻欢喜”,那不过是作者骗人的把戏。不过,即便不是夫妻欢喜也不要紧,女人的感受从来都无足轻重!

    按理说,申徒泰觊觎弄珠儿之心已大违道德伦理。常言“朋友妻,不可戏”,何况是在上者的女人?葛令公应该非常震怒才对。在女人(不论是妻或妾)的问题上,男人一向讳忌。这一点无关于爱恋,无关于情感,而是关系到至命的男性的尊严。葛令公非但不怒,反而越加厚待申徒泰,难怪申徒泰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且不说申徒泰武艺高超,骁勇善战,正是葛令公所求之才。即便是普通士兵,葛令公也不会在大敌当前急需笼络军心的关键时刻里,仅因多看了他的女人几眼便杀人。葛令公赠妾的“义”举并非成全申徒泰恋慕弄珠儿之情,乃是笼络申徒泰,使其以忠报己。

    儒家倒也有关于“义”和“利”一说,不过是以“义”生“利”罢了。儒家注重的是以自身本该持有的道义收获无意的利益。而道家注重的是策略,手段,以看似“义”的行为获取所追求的利益。

    从古至今,当权者通常是一面宣扬儒家理念——做给被统治者看;一面推行道家权术——巩固自己的利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来都是一种理想。所以,“义”只能长期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世界里。

    先秦春秋之时,虽然儒家的“义”不是政治上的主流思想,到底也是被统治者——至少是贫民百姓的行为准则。我乐意相信,曾经,在某个社会的确“仁”“义”成风。这样才有了后世小说流传的许多“仁”“义”的故事,如管鲍相知之谊、羊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却渐渐的流失。小说在讲述古人之“义”的故事时,通常要在正文之前来一段“君看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之类的韵文。

    后来翻阅《阅微草堂笔记》,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狐与柳某私交甚好,柳某家里贫困,狐常周济其衣食。柳某因欠富户钱债,无力偿还,欲用女儿抵债。狐知后,帮其盗回借据,此债遂了。后来,狐媚一富家女,富家无策,欲以百金讨能劾治者。柳夫妇在百金诱惑之下,买砒霜置入酒中,欲毒狐。狐先已知,于柳某和乡邻面前,先叙两人的相交之情,后揭其阴谋,狐曰:“吾非不能为尔祸,然周旋已久,宁忍便作寇仇”并赠事先应许之物。乡邻均垢责柳某。狐曰:“交不择人,亦吾之过。世情如是,亦何足深尤?”狐犹如此,人何以堪?柳某之不仁不义固然可恨可耻。然而,狐的一句“世情如是,亦何足深尤?”却又一语道破了彼时社会轻义重利的不良之风。“义”——终于没落至此。

    时至今日,儒家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曾被古人推崇的儒家学说已经被误乐化的东西所取代,儒家所提倡的“仁”“义”之道亦被时下的利益之道或流氓之道所取代。“义”终于沉没于历史长河之下,变成难得一见的古董。古董,是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赏玩的东西,除了缅怀历史,无任何实用价值。在生活中,古董,注定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可以欣赏,可以赞叹,可以提倡,但是,就是不可以于生活中被发现。不然,就得被冠予时下的流行名词——“白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式微,式微,义不归!

你真厉害!三天的帖你一次发了。但愿斑竹别删帖,可以先锁了,明后天依次解了也行!删帖很伤人的,不知道原因的人还以为是发表了反动言论或淫秽帖子而被删呢,以上建议请斑竹斟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1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式微,式微,义不归!

复兴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需要统筹规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14:53 , Processed in 0.0753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