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6|回复: 33
收起左侧

[原创]谜联求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两军对垒,刘邦不见霸王面[暮雨黄昏]  打一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出句:两军对垒,刘邦不见霸王面[暮雨黄昏]  打一物
对句:十面埋伏,白起却战李鬼身[暮雨黄昏]  打一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好像是象棋、围棋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出句:两军对垒,刘邦不见霸王面[暮雨黄昏]  打一物:中国象棋
对句:十面埋伏,白起却战李鬼身[暮雨黄昏]  打一物:围棋
呵呵,正是,象棋中,将帅不能见面,而围棋中,黑白双子,为什么不用李逵呢,因为围棋中正如战场,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都知道李鬼是假扮李逵之人,大家都知道李逵号称黑旋风,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暮兄高见,小弟佩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呵呵,吟风先生缪赞了,能得先生赏识,小子感激不尽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下面引用由暮雨黄昏2006/04/27 06:52pm 发表的内容:
出句:两军对垒,刘邦不见霸王面打一物:中国象棋
对句:十面埋伏,白起却战李鬼身  打一物:围棋
呵呵,正是,象棋中,将帅不能见面,而围棋中,黑白双子,为什么不用李逵呢,因为围棋中正如战场,虚则实之,实 ...
小兄弟此两迷问题不少。象棋中只有“将”和“帅”,而你联中分明是“王”。围棋中的“十面埋伏”又从何而来?充其量也不过四面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哈哈,我只想问君,刘邦和霸王,能不能代表楚河汉界,要知道,象棋的发源就是楚汉相争,而十面埋伏只是形容棋盘上黑百双子错综复杂的一些阵型,主要是在后面的黑百双子上。此谜联格式为隐谜联格式,并非嵌谜联~!难道一定要说“将”和“帅”才能知道它是象棋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下面引用由暮雨黄昏2006/04/27 07:53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只想问君,刘邦和霸王,能不能代表楚河汉界,要知道,象棋的发源就是楚汉相争,而十面埋伏只是形容棋盘上黑百双子错综复杂的一些阵型,主要是在后面的黑百双子上。此谜联格式为隐谜联格式,并非嵌谜联~ ...
这就如同散文与说明文。说明文对事物的描述要求实事求是,不可牵强附会,更不许夸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请问,什么叫牵强附会?楚汉相争而生中国象棋,难道说不通?围棋中各种阵型以“十面埋伏”来描述说不通?我看君不如多观察下围棋,本身就是隐谜,什么都要告诉阁下,我不如直接出联为好,何必还出隐谜
请看下联: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这也是一副谜联,上下联各射一物,分别为“油灯”和“杆秤”。灯草未燃时为白色,入油中犹中“白蛇过江”,点燃后火苗成红色,像一轮红日。杆秤属黑色,挂于墙上,好似“乌龙卧壁”,秤星点点,闪烁万点金星。作者将静态变成了动态,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字字珠玑,令人拍案。
以君之见,此联可妥?白蛇和油灯,乌龙与杆秤有何联系,隐谜联不是只看几个字,而是要全联来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水留谁在 2006/04/27 08:44pm 第 2 次编辑]

其实你只要说“项羽”还不提“项王';,说"四面埋伏"而崩说"十面埋伏",问题也就好办多了。
人家的“白”、“一”、“乌”可是实描,而“万”谁都知道那是虚指。事实上“称”上究竟有多少“星”,谁也不清楚,谁也不会去数。当实得实,当虚才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霸王和项羽是两个人?我用的十面埋伏并不是描写棋盘,十面埋伏指的是那条已经丢失了的战争策略,围棋的诞生本生就以战争策略,计策而演化而来,别人都能看明白,就君说有问题,那问题就不在我的隐谜联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既然是围棋,那何谓围?从围字的结构来看,它也是四面哟!你如果在联中说成是四面,这岂不更有利于你的表述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看来阁下没下过围棋,也不懂围棋的真正含义,不好意思,我解释不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水留谁在 2006/04/27 08:5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暮雨黄昏2006/04/27 08:41pm 发表的内容:
围棋的诞生本生就以战争策略,计策而演化而来。
不对,围棋的本意应该是攻城掠地,下棋的手段才是战争中的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请问下阁下,黑白双子落下,真的就只是几个石子在棋盘上吗?里面藏的就是阵型,下班了,88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8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这个贴子最后由好人在 2006/04/27 09:41pm 第 1 次编辑]

好了,今日有空就给你讲讲“谜联”
何谓“谜联”?
“谜联”,亦“谜”亦“联”。因此,它必须具有“谜”的特征,也必须遵循“联”的规律。
“谜”的3要素:谜面、谜目、谜底,缺一不可;“联”的6禁忌当避免之。
你前些日的疑问,其实也不无道理,但是因为你对“谜”“联”的了解不够多,不够深,才有此疑问。
其实,以前的“谜联”为什么不标“谜目”,那是有特定条件的。以前对联出句者和对句者身处同境同景,出句者的出句所指其实对句者是知道的,也就是说“谜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标“谜目”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而如今在网络世界,出句者和对句者就没有这种默契了,若是“谜联”当标明“谜目”,以利于对句者应对。
或许你还会疑问,现在有的“谜联”其实没标“谜目”,那对句者怎么就能理解了呢?这里,就涉及到“制谜”技巧了。
谜也和人一样,谜也有生病的时候,或是牵强附会,或是违反逻辑。制作出来的谜如果得了各种“病”,就像炒菜炒出了怪味、糊味,会让人不愉快的。病谜往往让猜射者费半天劲,走很多弯路,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网上可以找到《谜病例话》,是非常全面的介绍谜病的专文。http://dengmi.nease.net/dmzs/zycdm.htm
其中有一条,我拿出来让你体会体会:
谜病之一:思路隐晦,超出正常的理解范围
最典型的例子是很早就出现的一则谜:“无边落木萧萧下”(字),谜底“日”。谜作者不给解释的话,任谁也搞不清他的思路。原来谜面中的“萧萧”是指南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齐和梁,这两个朝代的皇帝都姓萧,所以“萧萧下”就是指齐梁之后的“陈”了。繁体的“陳”字去掉耳朵旁(无边),再去掉木(落木),最后剩下的就是日字。“萧萧下”扣“陈”,恐怕历史学家也要大挠其头。从字典中寻章摘句,专找一些生僻冷门的解释来成谜,也属于此病范围。这种谜读起来,尽管成谜手法没问题,感觉却是如同嚼蜡。
《镜花缘》的下半部有大量篇幅描写猜谜和其他各种游戏,相当有趣,有时间不妨一阅。第八十回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了评谜的经典段落:“大凡做谜,自应贴切为主,因其贴切,所以易打。就如清潭月影,遥遥相映,谁人不见?……那难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过于晦暗。即如此刻有人脚指暗动,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所以灯谜不显豁、不贴切的,谓之‘脚指动’最妙……”  
  
在出谜出句的时候,我们也要想想,做出来的东西是否“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没有谁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觉得很明显的东西,别人未必这么看。所以出谜出句的时候要设身处地,从应对的角度考虑一下难度,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容易失去观众。运用典故的时候要注意典故、人物是否广为人知,以名词术语入谜的时候也要注意是否太过于专业。当然现在有google帮忙,一些超出我们知识范围的内容也比较容易搜得了。


BTW,看了你的出句,对句,发现你对于“灯谜”“对联”的有关知识还了解不深,以过来人的身份说几句吧:
1、初学者不宜练技巧联,这需要的知识面太广,初学者不能兼顾。谜联也属于技巧联的一种。
2、初学者不宜对句贪多,求高产。试想:在不太清楚规则的情况下,你会犯错,而自己又没意识到这种错误,这样的结果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得打好基础,另外还得多看方家大作,理解并消化。
4、讨论时要善于倾听,对一个事物,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一样,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等讨论结束了,再筛选。
5、另外,讨论时控制情绪,他人指出的缺陷、瑕疵,别以为他人在找碴儿,其实他人在帮你纠正错误。

好了,就说这些吧。

等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 以下内容由 好人2006年04月28日 05:56am 时添加 -=-=-=-=-

哎~~~,和楼主(或称其为马甲之一)在QQ上有过几分钟的交谈,我觉得此文以及前些日的跟帖纯属多余。
楼主并非爱联、爱谜之人,且认知水平相差太大,没沟通的必要。
本想删除此帖,但觉得此帖对初学者还是有帮助的,故保留。
哎,网络世界真的是那么让人琢磨不透,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的2端应该是真实的,但我发现我错了,错得很厉害。
网络到底怎么啦?
估计我得好好反省一下了,我所做的一切该不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8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这我早懂了 我不是暮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水留谁在 2006/04/28 09:22am 第 1 次编辑]

即为探讨,大家何不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呢?
讨论的最终目的其实对所有的“雅居”爱好者都是有益的。正所谓扬长避短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谜联求对

下面引用由好人2006/04/27 09:24pm 发表的内容:
以前的“谜联”为什么不标“谜目”,那是有特定条件的。以前对联出句者和对句者身处同境同景,出句者的出句所指其实对句者是知道的,也就是说“谜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标“谜目”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老师毕竟是老师,一矢中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6 18:32 , Processed in 0.089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