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以采蘩【1】?于沼于沚【2】。于以用之【3】?公侯之事【4】。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5】。于以用之?公侯之宫【6】。
被之僮僮【7】,夙夜在公【8】。被之祁祁【9】,薄言还归【10】。
注解:
1, 于以:问词,在这句中是问“去哪儿”。 蘩: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2, 于:前导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原因等。沼:水池。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3, 于以:问词。在这句中是问拿来做什么用。
4, 事:此处指祭祀。
5, 涧:山涧。
6, 宫:家庙(祭祀的场所)。
7, 被:古同“披”,例如“被坚执锐”。这儿作穿戴解。僮僮:形容首饰美丽。
8, 夙夜:一整夜。例如“夙夜匪懈”。 公:公家事。
9, 被之:覆盖。此处指将祭礼铺开,覆盖祭台。祁祁:舒缓,从容不迫。
10, 薄言还归:还归是指受到神祇的庇佑,在祭坛設祭礼感谢神祇。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还归的祭礼很菲薄,不成敬意。
译文:
何处可采蘩?
水池或水中的薄土上。
采蘩作何用?
公候要举行祭祀。
何处可采蘩?
在山中的小涧中。
采蘩在何地用?
公候的家庙中。
用最美丽的首饰,
将自己装扮整齐,
一整夜的无眠,
在为公家事忙碌。
天之将明,
把祭礼从容不迫地
覆盖了整个祭台。
轻轻地诉说,
还归的祭品不够丰盛,
难以表达我心中,
浓厚的感激之情。
后记:
这是描写公候夫人在举行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我之所以把其定位在公候夫人,那是因为在“礼记·祭统”的开篇就写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祭礼是诸礼之首,并非物外所至,而是出生于心,心怵而奉之以礼。因此当时的人们,对鬼神是绝对毕恭毕敬,祭祀鬼神自然也会亲力亲为,不遗余力。同时,在“礼记·祭统”还有“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的记载,这更加明确了,这首诗写的是公候夫人。
此诗三章,第一、二两章写公候夫人采集作为祭礼的蘩,通过对话点出公候要在家庙举行一次比较隆重的祭祀。第三章仔细描写了公候夫人在举行祭祀前一晚的活动:首先,她佩戴最漂亮的首饰,穿上合于身份的衣服,来到家庙(“周礼·春官宗伯”:“ 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首先她要检查“女宫”(“贾公彦疏”: 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们的斋戒情况,之后,她要亲自清洁祭台、祭器,亲手把祭器挨个儿摆满祭台,这一过程就叫“比其具”,最后,她还得把各色祭礼,双手恭敬的摆放到相应的祭器中,这一切都需要她独自完成的。试想,两千年后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只是没有从一而终,就失去了碰触祭器,祭礼的资格,那么,两千年前的公候夫人,她会有胆量让“女宫”们碰触祭器,祭礼吗?最有意思的是尾句,从表面看,是在说今年还归的祭礼很菲薄,不成敬意,潜台词不能排除,是求神灵明年给予更多的庇佑,获得更多的收获,那么,明年就会有更加丰盛的祭礼献给神灵。
|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2-8-11 18:33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