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击鼓其镗【1】,踊跃用兵。土国城漕【2】,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3】,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4】, 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5】,与子成说【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7】,不我活兮。于嗟洵兮【8】,不我信兮【9】。
注解:
1,镗:名词,“周礼·大司马”在描写练兵时有“如战之陈(阵),辨鼓铎镯铙之用”的记载,镗应该是铎、镯、铙之类的金属发声器。
2,漕:地名,这一句的意思是:取土为漕邑加固城墙。
3,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是率军迫使陈、宋两国讲和的统帅。
4,爰:“爰”在古时是一个多意字,在“古汉语常用字词典”里可查知,作代词使用时作“在那儿”解。当动词使用时作“更换、变更”解。作介词使用时作“到、从”解。居:住处。处:居住。这句是指不停地变换驻军地。
5,契阔:聚散。
6,成说:誓言。
7,于嗟:感叹词。可以表示赞叹,也可以表示悲叹。阔兮:距离拉远。
8,洵:古同:“夐”。远、疏远。
9,不:失去、没有。信:信誉。
译文:
听令于鼓、镗的节奏,
兵将们奋勇作战。
胜利后大家都去修城墙,
只有我还要往南。
跟随着孙将军,
去平和陈、宋的纷争,
不肯放我回家,
使得我忧心忡忡。
随处驻歇随处停,
跑了战马无踪影,
到哪儿去找寻?
在山间的树林。
生死聚散很无奈,
分别时曾有誓言,
牵着你的手,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唉!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根本无法生活在一起。
真的太疏远了,
让我的誓言无法实现。
后记:
这是一首描写两千年以前战争的诗篇,以久戍难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来展开诗的内容。“左傳·宣公十二年”有这样的记载:“宋为盟故,伐陈。卫人救之。”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文就是:“宋国为了盟约的缘故,进攻陈国。卫军救援陈国,”,诗中的“平陈与宋”指的就是这件事。既然“左傳”明文记载是卫军解宋、陈的纷争,为什么这一篇入“邶风”?这是因为武王灭商后,分朝歌以北为邶,以南为鄘,以东为卫,纣王子武庚居邶,管叔居鄘,蔡叔居卫,以监殷民,史称三监。武王崩,三监反,周公诛之,尽将其地封康叔。康叔为卫国始祖。故人说,邶、鄘之诗,亦卫诗。
此诗分五章,第一章写一次战争胜利后。部队从兵役转向劳役,士兵们去筑城墙,而作者却“我独南行”, 我独南行是这篇的主线。第二章写作者非但要继续服兵役,还要随孙将军出国征战,怨恨的情绪自然而生。第三章写行军路上。四、五两章写情,感人甚深。
此诗为四言叙事诗,基本结构为2-2结构,唯独“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两句是1-3结构,作“一字豆”(“豆”即逗,作逗留解)。“豆”在词谱中会经常遇到,这两句是“豆”的源头。
|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3-3-23 11:50 ,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