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蝃蝀在东【1】,莫之敢指。女子有行【2】,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3】,崇朝其雨【4】。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5】,怀昏姻也【6】。大无信也【7】,不知命也【8】!
注解:
1,蝃蝀:虹的别称。在东:在东方。
2, 有行:出嫁。例: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亡。
3, 朝:破晓时。隮:“”的繁体字,郑司农云:“者,升气也。”
4, 崇朝:从破晓到早餐期间。例:“诗经·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5, 乃:如果、若。例: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如:像、如同。例:闻水声,如鸣佩环。之: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个、这种。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捉魁父之丘。
6, 怀:想念、怀念。例: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昏:古同“婚”。
7, 大:太。无信:过于随便无贞信。此处指不按当时的礼教、制度结夫妇。
8, 不知命:竟不知道婚姻应该有父母之命。命字还可以解为命运,因此,这句也可解为命运不佳。
译文:
彩虹在东方。
没人敢用手指它。
女子依礼出嫁。
父母兄弟远送她。
破晓的云气升起在西方,
清晨就能看到雨花。
女大当婚依礼嫁,
兄弟父母远送她。
如果像有这种人,
想往婚姻不尊礼,
不从父命无贞信。
结果命运很糟糕!
后记:
这是一首告诫女孩子,在婚姻上必须要遵守礼仪的诗篇。
“莫之敢指”句,贤达和方家们多解作古人视彩虹为淫邪之气,令人忌讳而“莫之敢指”。但是,“莫之敢指”是一种由心理而导致于行为的动作,假如人们对于完善完美、令人尊敬的事物也会“莫之敢指”,譬如佛。
愚以为,“莫之敢指”作淫邪解难与“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相谐。“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两句在“邶风·泉水”和“卫风·竹竿”都有出现,而“泉水”和“竹竿”所描写的是远嫁女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俩的婚礼程序是完美且合于礼仪的。因此我想,“蝃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也许就是描写合于礼仪的婚姻,同第三章的不合礼仪的苟合形成对照,从而达到作者想要的艺术效果。
在“礼记·效特牲”中有以下文字记载:“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样的文字是冷酷无情的,对女性的束缚可想而知,但在很长的历史间段却被当做道德的楷模加以推崇,此诗就是。
诗歌的第一章把认为完美的婚姻比喻成天上的彩虹,是没有人胆敢去指点评论的。第二章把女大当嫁比喻为天上有云气就会下雨自然过程,“于西”没有实际意义,但能够和“在东”形成修辞上的呼应成趣。这两章都有“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的描写,我之所以把其定格在送亲时段,是因为那时的迎亲和送亲是婚礼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诗经·燕燕”就详细的描写了一位平民哥哥送亲时的复杂情感。
第三章是本篇的重点。作者用刻薄的文字指责不守礼仪的姑娘,这种刻薄源于“大无信也,不知命也”两点。这样将褒贬一起出现在同一首诗歌中,确实会起到较大的警示效果。
|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4-25 11:12 , Processed in 0.0371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