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唐诗宋词》 返回首页

暮雨清秋的个人空间 http://bbs.shiandci.net/?648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习资料--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转载自百度空间桃李斋主】

热度 1已有 647 次阅读2013-1-10 02:31 |个人分类:转载| 对联, 百度空间, 资料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对联基本常识(八) 对联的格律谱图 联律图谱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 
  雪印红梅 
  ●●○○ 
   
  【五言】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五言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 
  烟波渺洞庭 
  ○○●●○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 
  春来绿水如蓝 
  ○○●●○○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 
  书临汉帖翰林书 
  ○○●●●○○ 
   
  【七言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四/七言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七/四言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五/六言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 
  (注:“会”字应为平声) 
   
  【五/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七/五言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六/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三、每边三句者 
  [句脚为○,○,●] 
   
  五例: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 ⊙●●○○ ●●○○●●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 ⊙○○●● ⊙○●●○○ 
  (注:下联“德”字为古仄声)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注:上联“食”与下联“达”皆为古仄声) 
   
  【六/六/七言】 
   
  上:○○●●○○,○○●●○○,●●○○○●●。 
   
  下:●●○○●●,●●○○●●,○○●●●○○。 
   
  【五/六/七言】 
   
  上:●●●○○,○○●●○○,●●○○○●●。 
   
  下:○○○●●,●●○○●●,○○●●●○○。 
   
  【七/四/七言】 
   
  上:○○●●●○○,●●○○,●●○○○●●。 
   
  下:○○●●●○○,○○●●,○○●●●○○。 
   
   
  四、每边四句者 
  (句脚为●,○,○,●) 
   
  四例: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注:上联“有、竟”二字应为平,下联“尝”字应为仄) 
   
  【四/四/六/七言】 
   
  上:○○●●,●●○○,○○●●○○,●●○○○●●。 
   
  下:●●○○,○○●●,●●○○●●,○○●●●○○。 
   
  【五/四/五/七言】 
   
  上:○○○●●,●●○○,●●●○○,○○●●○○● 。 
   
  下:●●●○○,●●○○,○○○●●,●●○○●●○。 
   
  【四/七/五/四言】 
   
  上:○○●●,○○●●●○○,●●●○○,○○●●。 
   
  下:●●○○,●●○○○●●,○○○●●,●●○○。 
   
   
  五、每边五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五/四/六/六/七言】 
   
  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 
  ⊙○○●● ○○●● ⊙○●●○○ 
  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 ⊙●○○○●●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 
  ⊙○●○○ ●●○○ ⊙●○○●● 
  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 ○○●●●○○ 
  (注:上联“达、独”二字古仄声,下联“天”字应为仄,“别、识”二字古仄声) 
   
  【七/六/六/五/七言】 
   
  上:●●○○○●●,●●○○●●,○○●●○○,○○●●○,○○●●○○● 
   
  下:○○●●●○○,○○●●○○,●●○○●●,●●○○●,●●○○●●○ 
   
   
  六、每边六句者 
  (句脚为○,●,●,○,○,●) 
   
  二例: 
   
  【四/六/五/四/七/四言】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 ●●○○○●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注:上联“人”字应为仄,下联“石、独”为古仄声,“何”字应为仄,“故”字应为平)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 
   
  下:○○●●,●●○○,●●○○,○○●●,○○○●●,○○●●●○○。 
   
   
  七、每边七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注:上联“安、除”二字应为仄,“一、局”字为古仄声,下联“击”字为古仄声)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八、每边八句者 
  (句脚●,○,○,●,●,○,○,●) 
   
  二例: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 
  ●●●○○ ●○●○○ ○○●● ⊙○●○○●● ○○●●○○ 
  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 ●○●○○ ●●○○○●● 
   
  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 
  ○○○●● ⊙○○●● ⊙●○○ ●●○○●○○ ⊙●⊙○○● 
  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 ○●○○● ⊙○⊙●●○○ 
  (注:上联“般、桐”二字应为仄,“浊、七、劫”三字为古仄声,下联“绿” 
  字应为平,“结”字为古仄声,“沧、莲、无”三字应为仄。另“大千界...、 
  五百年....”二句为七言句变格,此每边八句,句脚亦为变格)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荷叶清露 2015-2-28 18:46
先搬走,再慢慢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5 19:00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